备受关注的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政策日前正式出台。这让许多随迁子女家长看到了就地高考的一线曙光。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担心该政策仅是指导性方案,并不能在此框架下真正解决京沪等外来人口较多地区的问题。
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人社部、公安部制定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具体政策将由各地政府根据当地承受能力制定准入门槛,最迟于2021年底前出台具体办法。针对此,熊丙奇在接收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见》将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的门槛设置权限全部交给地方是不合适的。京沪等在现行高考招生录取体制下的既得利益省市,很有可能会在《意见》提出的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社保证明和子女就学年限等方面设置极高门槛,从而使绝大多数随迁子女被挡在“异地高考”的大门之外。
熊丙奇说,《意见》虽然在原则上规定了“对符合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条件的随迁子女净流入数量较大的省份,教育部、发展改革委采取适当增加高校招生计划等措施,保障当地高考录取比例不因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参加当地高考而受到影响”,但并没有详细规定向流入地划拨高考招生计划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打破京、沪等地的顾虑,人口流入地不会有出台本地“异地高考”方案的积极性。
熊丙奇认为,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政策诚然应该因地制宜,但是中央政府应该对地方政府的自由裁量权进行限制。《意见》仅仅规定各地方案原则上在2021年年底之前出台,实际上很有可能一些地方政府会出于维护既得利益的原因拖延本地区异地高考方案出台的时间。而《意见》也没有明确各地对考生开放异地高考的最终时间,这将可能导致一些地区将异地高考开放时间持续推迟。
《意见》规定不能在当地参加高考的随迁子女可以回原籍地参加考试,在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协调下可以探索“异地借考”。熊丙奇对这两条规定并不看好,无论是回原籍地高考还是异地借考,在分数折算、考试公平性等多方面都会存在相当多当地技术问题,很难操作。“异地高考”方案本来应该明确“就地高考、就地录取”的政策原则,而现在又打开了“如果不能就地高考就回原籍”的政策后门,实际上并不能满足广大随迁子女家长的期待。
熊丙奇分析,《意见》出台后,大多数省市的“异地高考”方案能够很快出台,但北京、上海等人口流入地的方案仍然可能迟迟难产,不少京沪非本地户籍家长的期待可能落空。
熊丙奇主张将异地高考问题的解决与高考改革结合起来。未来如能建立基于全国统一考试的高校自主招生体制,现行分省录取制度下不同地区间录取比例不均的问题将自然解决,届时高校不再实行分省计划招生,当下的“异地高考”困局将会被根本打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