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教育 > 高考资讯

熊丙奇:建立将民意纳入教育决策的基本机制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5日 08:25
高考是一个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役。面对高考,考生总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时候开始报名?高考体检对报考专业有什么影响?什么时候填报志愿?怎么填报志愿?等等,为了帮助考生解惑,大学路整理了熊丙奇:建立将民意纳入教育决策的基本机制相关信息,供考生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三大自主招生联考的方案前不久公布,每个联考均只考两门,考试时间被安排在同一天,这引起不少学生和家长的不满。在上海,就有一些考生“吐槽”说,理科只考数学、物理两门,对于选化学和生物的学生不公平;三大联考放在同一天,也让学生很纠结。有家长呼吁,教育部门出台政策时应该听取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意见,不能搞突然袭击。 熊丙奇:建立将民意纳入教育决策的基本机制

我很赞成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同时也感慨,没有话语权,每个受教育者(及其家长)其实都是弱者。对自主招生联考政策有意见的沪上学生和家长,都是有上海户籍的人,他们相较于“占海特”们可以算作强者,但在不合理的制度面前,他们也几乎无能为力。

每个人站在自身的利益角度,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没有错,但是,大家要意识到,教育平权是惠及每个人的最终选择。在高考公平问题上,北京人和上海人出于现实利益,不愿意开放异地高考,可他们没有想到,目前这种画地为牢的招生录取方式,极有可能将让自己的子孙也深受其害。比如,一个上海人到北京去工作、生活,孩子出生在北京,按照现在的政策,其子女在北京也不能参加高考,必须回上海高考。

要推进教育平权,就要建立将民意纳入教育决策的基本机制。在自主招生政策制定中,应该充分听取民意;同样,在开放异地高考问题上,也应该听取各方意见,对如何开放达成共识。只有建立这样的机制,大家的意见才会得到表达、尊重。不然,在某个议题中貌似强势的群体,在另一个议题中,就极有可能是弱势。

这不仅对受教育者群体如此,对教育者、办学者、教育管理者群体来说,也是如此。相对受教育者来说,教育者群体更强势,可是,在评价、考核方面,教育者们也没有话语权,他们被行政力量支配;相对于教育者来说,办学者也先得强势,可是,对于行政部门,办学者的自主空间极为狭窄……这就是教育系统中各个层次的教育人,都不断抱怨,觉得自己很弱势的原因。

其实,只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将民意纳入决策程序,是不难找到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的。拿异地高考来说,在目前的高考制度框架下,通过开放高考报名条件的方式,来推进异地高考,必然会引发本地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员的利益冲突——本地户籍人口会认为这是外来人员抢自己碗里的“蛋糕”,而如果推进高考改革,打破现在的高考录取框架,实行高校自主招生,情况就完全不一样。

一方面,推进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建立多元的高考评价、选拔体系,我国教育将走出单一的应试模式困境,也让受教育者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全国重点大学实行基于统一测试的自主招生,也会改变各地的高考利益格局。

从某种程度说,异地高考问题和当前自主招生联考问题,其实是一回事。如果教育部门放权,推进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异地高考问题得到解决,而联考也不会出现现在这样的变异了。

不听取民意,只有政府部门拍脑袋决策,这必然带来三方面问题,一是政策制定极为随意,我国联考政策一年一个样,就是因这一决策机制所致,如果有必须听取民意,将民意纳入决策的机制,政策不可能变化这么快;二是政策只体现行政部门的意图,办学者、教育者、受教育者的意见被漠视,很多政策一出台就遭遇质疑;三是无法表达意见的教育者、受教育者群体陷入彼此“掐架”中。一项政策,总归会有得利者,也有不利者,于是得利的一方,和不利的一方,就打起口水战,而在热闹的口水战中,大家似乎忘了,这次的得利者,下次可能是受损者,造成受损的原因,不在于这次的得利者,而是作为决策者、处于强势的行政部门。

要让每个人的权利都得到切实的维护,就必须赋予他们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当每个公民都有了这样的权利,才会减少不公的事情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发生。每个人也应该尊重他人的这些权利,不要对他人遭遇的不公幸灾乐祸,要知道,决策机制不变,类似的不公转眼就可能降临到自己头上。

以上就是大学路为大家带来的熊丙奇:建立将民意纳入教育决策的基本机制,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95%的人继续看了

熊丙奇:掌握高考形势,提前做好应对策略

熊丙奇:掌握高考形势,提前做好应对策略

近期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教授指出:距离高考半年时间最容易暴露高考备考问题,以下三点高三家庭当前最需要警觉。一、高效提分:冲入名校的基本前提,把握高三上学期英语一考高考录取的第一道关卡,依旧是分数上的竞

熊丙奇传授“2020高考志愿填报”方法论

熊丙奇传授“2020高考志愿填报”方法论

“七分高考,三分志愿”,高考志愿填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0年,全国全面推行考后填报志愿,即在知分(自己的高考成绩)、知线(本科线和自主招生资格线)、知位(所有考生的高考成绩排位)的情况下进行志愿填报

熊丙奇:废除985211工程势在必行

熊丙奇:废除985211工程势在必行

985、211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已经被标榜为一流大学,考进一流大学,就意味着人生已经成功了一半,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心目中的有出息。但是,985、211真的对中国的教育有利无弊吗,专注教育小编近日看到教育专家

熊丙奇:高考加分不是取消那么简单

熊丙奇:高考加分不是取消那么简单

按照教育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我国高考将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级优秀学生等5类全国性加分项目,只保留少数照顾、扶持性高考加分。高考加分进一步“瘦

熊丙奇:京沪问题是异地高考推进的最大障碍

熊丙奇:京沪问题是异地高考推进的最大障碍

备受关注的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政策日前正式出台。这让许多随迁子女家长看到了就地高考的一线曙光。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担心该政策仅是指导性方案,并不能在此框架下真正解决京沪等外来人口较多地区的问

熊丙奇:湖北异地高考改革夭折说明什么?

熊丙奇:湖北异地高考改革夭折说明什么?

第一个明确提出推行异地高考的湖北省,暂停了这一项改革。10月26日,湖北省正式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通知》称,只有具有湖北省常住户口的公民才能在湖北申请报名,非湖

熊丙奇:打破集中录取,高考户籍限制不攻自破

熊丙奇:打破集中录取,高考户籍限制不攻自破

谈到高考公平,户籍一直是绕不开的话题。必须按户籍报考,被指造成高考的地区不公平,也成为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地高考的难题。沿着这样的思路,取消高考的户籍限制,就成为推进高考公平的重要途径。这是很多人

熊丙奇:尊重学生选择权是高考改革的重点

熊丙奇:尊重学生选择权是高考改革的重点

近年来,高校招生腐败案件已呈多发趋势,自主招生、补录及调换专业3个环节成为招生腐败重灾区。去年年末的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不排除因招生问题”被查一事,让高校招生环节中的腐败问题再次成为焦

熊丙奇:高考加分不是取消那么简单

熊丙奇:高考加分不是取消那么简单

按照教育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我国高考将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级优秀学生等5类全国性加分项目,只保留少数照顾、扶持性高考加分。高考加分进一步“瘦

熊丙奇:高考加分不是取消那么简单

熊丙奇:高考加分不是取消那么简单

按照教育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我国高考将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级优秀学生等5类全国性加分项目,只保留少数照顾、扶持性高考加分。高考加分进一步“瘦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