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校 > 卫校专业

大学解剖学该怎么学好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3日 04:05

大学解剖学该怎么学好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大学解剖学该怎么学好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大学解剖学该怎么学好

大学解剖学该怎么学好

如何学好解剖学?这是很多医学生共有的疑问,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大学解剖学习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学解剖学习方法篇一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解剖学研究的是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名词多,记忆量大是其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学好它就必须靠死记硬背,而是重视实验,珍惜每次实验机会,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解剖标本、模型的观察结合起来。同时注重活体的触摸和观察,充分利用其直观的印象促进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二、形态与功能相结合

人体各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结构。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一定的形态、构造表现一定的功能,但功能的变化也能作用于结构、形态并引起其相应的变化。如:上下肢分工不同,其形态、结构也因此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在解剖学的学习中,理解双方这种关系,对于掌握人体器官结构的形态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三、局部与整体相统一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由众多系统和器官组成。器官与整体,器官与器官之间在形态、功能上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而系统解剖学将一系列形态,功能相似的器官归为一个系统,就系统内部各器官而言,首先掌握其形态,功能上的相似性,把握其共同特征,然后根据各器官自身形态、功能上的特点,加以区分。理解它们的异同点,这样更有利于记忆,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四、重点与难点的把握

目前有于各专业的学时差异较大,而所用的几乎是同一教材。将一部教材的所有知识全都掌握是不可能的。要想很好地掌握重点与难点,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 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从老师的讲解中,抓住重点与难点。

2. 课后对照大纲全面复习,整理笔记,在自己消化知识的基础上,悟出重点与难点。

3. 阶段回顾,巩固知识,在循环的复习中掌握重点与难点。

大学解剖学习方法篇二

1.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最早接触学习的医学基础课程,让医学生一开始就接受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及自学能力,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养成正确的学习观是非常必要的。这包括:

(1)主动学习 同学们要把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探索,自觉实践,带着求知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只要志存高远,有奋进向上的志向,就会不断克服困难,主动学习。

(2)超前学习 医学生的发展分两个阶段:一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巳达到的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后者略高于前者。大家在学习中要最大可能地把自身潜力发挥出来,使潜在发展水平不断转变为现有发展水平。要时时向自己提出较高的学习要求,以适当快速过渡与跳跃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3)愉快学习 在学习本门课程中要有信心,充满热情,以愉悦欢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是一切活动强有力的内驱力,可使整个神经系统兴奋水平提高,有利于优势兴奋中心的形戒和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使人思维敏捷,学习效率提高;而消极情感则压抑大脑皮质的兴奋性。

2.认识大学教学方法与中学的不同,转变学习思想

在中学的课堂教学中一直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向直线传授知识的方法,而且认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与教师讲的多少有关。教师的作用应是加速学生获得知识的催化剂,即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大学与中学教学上一个最明显的改变是老师减少了讲课时间,强调学生自学,特别是以问题为基础(或中心)的自学。因此,要求医学生要适应教师由教授法向指导法转化,学生由接受式向探求式转化。即反映在教学过程中“教”的因素减少,而“学”的因素增多,逐步转化为能独立研究过程。反映在教学方法上,“讲授”的职能由传授、灌输知识变成自学和研究上的指导,而“学”的含义也由接受变成理解和探求。

由于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智力和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培养和造就的大学生应是具有创造思想和有独立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因此,学习上必须转变现有的传统的学习模式和方法,把现在广为采用的被动的学习方法改变为更加主动的学习,包括同学们自我指导的独立学习以及老师的辅导等方法,学生既接受了教师传授的知识,又掌握了“学会”的本领,教学的目的不是“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而是“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培养学生终身继续学习的能力,这是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

3.抓住学习重点

本门课程的要求见学习大纲,概括地讲,学习中主要掌握方面,即人体结构的基本特征、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形态结构特点和与诊治疾病有关的器官形态结构特点,大家在学习时要做到有所侧重。

4.重视理解与机械记忆的有机结合

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在学习中特别强调直观性,要充分利用书上插图,多观察实物标本、模型,达到文字、图谱与标本的相结合,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形象化。同时,对许多固定结构、名称还需要机械记忆, 并需要掌握一定的记忆技巧。如对某些内容反复刺激、建立起逼真的立体形态、联系记忆以及编记忆歌诀和顺口溜等,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记忆方法。也可把一些内容综合在一起集中记忆,如胸骨角平面有哪些重要结构?上、下肢由于功能上的差异,也必然反映在骨、关节的结构特点上有哪些?整个消化道能防止食物反流的结构有哪些?全身的“三角”结构有哪些?全身的“管”结构有哪些?神奇精密的人体结构中有许多是以“3”来分段的,如成人骨中有机质占1/3,无机质占2/3;股骨颈被髋关节囊的包绕特点;外耳道外1/3为软骨部,内2/3为骨性部等;还有解剖学上的“人体之最”,如最长的骨、最长的韧带、最长的肌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习乐趣和学习效果。

5.选择自己合适的学习参考书

学习人体解剖学首先要选择一本适合的教材。目前由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姚志彬教授主编供同学们使用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相结合的教材— 《医用解剖学》 ,是国内比较好的教材之一,该书以层次叙述和以尸体解剖操作方法为主。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系统解剖学》 和《局部解剖学》等教材也可参考。此外,根据需要还应选择一定的参考书,如张朝佑主编的《人体解剖学》、钟世镇院士主编的《临床应用解剖学》和《临床解剖学丛书》、于频主编的 《人体解剖彩色图谱》 、初国良、汪华侨主编的《医用人体解剖学标本彩色图谱》,以及一些复习题集和学习指南等。外文参考书主要有《Gray’s Anatomy》,这是一本有近百年历史,已连续出版39版,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极大的、经典的大型参考书,书的内容丰富,包括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和胚胎学等较新的内容,国内已翻译的出版有第 38版的中文译本。《Method of Anatomy》图文并茂,书中简图和文字叙述有独特的风格和见解。《Cunnigham‘s Textbook of Anatomy》曾11次出版,是一本局部解剖学教材。

主要杂志有《解剖学报》、《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神经解剖学杂志》、《解剖学研究》、《American Journal Anatomy》、《Anatomical Record》等。

6.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现在是Internet时代,要特别注意网络学习,广泛利用网络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如网络课程、课件和素材库等;准确把握解剖学姿势、人体轴和面、方位术语和英文解剖学名词;注重课堂教学的作用,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从中汲取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高效使用教材、提纲、图谱、挂图、标本和模型;多接触标本,不应惧怕尸体和福尔马林刺激,尽早进入角色适应解剖学特殊的学习环境。

7.终身学习的观点

随着新的医学诊断技术和治疗技术层出不穷,给解剖学带来许多新问题,终身学习将具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人们在医学工作中用于学习的时间将超过实际工作时间, 终身学习在解剖学中的学习地位和比重也越来越高。如fMRI、PET等先进影像技术的出现,使学习者要从人体断面层次来研究和认识器官结构。所以,学习者要具备高级学习能力,懂得学习策略,充分自主学习、科学学习。

法医解剖尸体后根据什么断定死亡时间的。

尸斑啦啥的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传统上推断早期死亡时间的客观依据,主要是尸体现象(尸僵、尸斑、尸温等)、环境的温度、尸体的体格、运动程度、是否饮酒、是否用麻醉剂,胃内容的消化程度以及尸体周围、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尸僵一般于死后1~3小时开始出现,最初出现在颜面部和眼肌,随后扩散到躯干的上下肢。12小时后,尸僵达到全身。尸僵持续6小时左右开始缓解,尸体恢复变软。尸斑的出现也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死后血液循环停止,最快半小时后,血液因自身重力坠积于尸体的底部血管,该处皮肤显出紫红色的斑痕,像瓶底的红酒,这就是尸斑。尸斑最晚在死后4~10小时内出现。它的颜色持续时间很长。如果一个人死后仰面躺在床上时,尸斑应在他的背部,如发现尸斑在身体的前部,说明尸体被移动过。第三方面是通过尸体的温度来判断死亡时间。死后体内停止产热,尸体的温度大约每小时会下降1度。肌肉组织和环境对尸体温度影响很大。胖子的尸温比瘦子的尸温降低得慢;温暖室内的尸温比寒冷室外的尸温冷得慢。
最近又增加了一个判断死亡时间的新方法,叫做眼球化学法,是由美国的内科医师约翰·科发现的,他视察到人在死亡之后,尸体内红细胞会不断有规律的破裂,红细胞内的钾离子会不断的有规律的进入眼玻璃体液,据此人们完全可以准确判断出死亡时间。因为这种方法不受外界温度的影响,所以测得的死亡时间比较精确。
对于晚期尸体现象,如高度腐败和完全白骨化的尸体,法医或是根据尸体上昆虫的发育状况,或是根据埋尸周围土壤结构和成分的细微变化,或是根据尸体的软组织液化和白骨化程度,或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如运用荧光反映的方法将新锯断的骨段置于紫外光下检验、应用电子显微镜检查等方法来推断遗骨的埋藏时间,从而推测死者的死亡时间。
计算公式:
〔常温(98.6oF)一尸体直肠温度〕/l.5=近似死后经过时间
不过要注意:上面提到的方法不是百分之百的精确,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只能推断大致的死亡时间。

医学院用来做实验的尸体是怎么处理掉的?

医学院用来做实验的尸体大都来源于自愿捐献,天灾人祸,无人认领的尸体,没有后续研究价值的尸体都会进行火化。这些尸体被解剖研究后,若是比较有研究价值,就会被保留。例如 爱因斯坦 的记忆力十分惊人,其大脑就被很好地保存下来。

这些尸体解剖完,剩余的部分也会妥善处理。没有后续研究价值的尸体,火化后送还家属下葬。 有些尸体解剖完以后,如果再没有其它的医学研究价值,医学院则会把尸体进行简单的处理。然后送到 火葬场 进行火化。然后再送还家属进行下葬。

部分有研究价值的器官或者遗体,可能会被保留下来。 比如,爱因斯坦的遗体,尸体经过解剖以后被火化了,但是他的大脑却被人们留了下来,作为研究用。

还有一些患有罕见疾病的遗体,也会把患病部位或者整个遗体保留下来。这样可以方便人们展开相关疾病的研究,为人类最终攻克这种病症提供实验依据。

可见,医学院用来做解剖实验的尸体,有的来自自愿捐献,有的是因为天灾人祸造成的无人认领的尸体,有的是死刑犯,有的则是更小年龄就不幸死去的婴幼儿,还有的来自于两个医学院的“互通有无”。而解剖完以后的尸体,也是本着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的理念,妥善处理。

以上就是大学解剖学该怎么学好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大学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