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在黑龙江省录取情况+最全介绍!是你目标吗?
每日一所大学丨NO.7中国传媒大学
你的目标是哪所大学?
留言处告诉小编!
简介
排行榜
2017中国语言类大学排行榜
第1名
历史
中国传媒大学,位于首都北京市朝阳区,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信息传播领域最高学府”。
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广播通信技术干部训练班,训练班的成立是广播电视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开创了我国广电技术理工科高等教育的先河。1959年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广院),开设无线电系、外语系和新闻系。2004年正式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英文名称为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校歌是《校园里有一排年轻的白杨》。
知名校友
优势专业
院系设置
独立学院
就业报告
2016
就业报告
毕业生规模与结构
毕业生去向分布
签约单位行业流向
2017年度大学毕业生薪资排行
中国传媒大学排名:第21位
11167元中传毕业生平均月薪
魅力中传
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目前,学校设有6个学部、1个协同创新中心,5个直属学院,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9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8个专业硕士类别,85个本科专业。
录取分数
2017年度本科第一批A段录取院校投档分数线
2017年度黑龙江一批招生计划
主编:赵汉卿 | 编辑:晓雪
来源:综合中国传媒大学
关注
高考理想网(GKLX.NET)小编为您整理的【NO.7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在黑龙江省录取情况+最全介绍!是你目标吗?】供您参考。同时我们还为广大考生提供了:高考语文、高考数学、高考英语、公式定理、高考满分作文、高考模拟题、高考真题、高考分数线、高考招生简章及招生计划、全国大学排名、专业信息解读等最新高考信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请持续关注高考理想网!
中国传媒大学全国排名
中国传媒大学全国排名第几
据知,中国传媒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1958年更名为北京广播专科学校。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传媒大学全国排名,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中国传媒大学全国排名
中国传媒大学最新排名全国第70名。
排在中国传媒大学前3位的分别是:宁波大学(综合排名:66)、天津医科大学(综合排名:67)、扬州大学(综合排名:68);排在后3位的分别是陕西师范大学(综合排名:71)、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综合排名:72)、江苏大学(综合排名:73)。
该排名数据来自全国大学排行榜,仅供参考!
校徽
释义:中国传媒大学标志徽由三个分别为红绿蓝颜色的钢笔尖和三个半径不等的同心圆构成,外环上方是英文校名“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CHINA”,下方是中文校名“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标志徽最早时图案外围是三个老式钢笔的笔尖侧面图,代表用笔书写的新闻记者;内部围成一个照相机快门的形状,代表用图像表达的摄影专业;整体类似一个发射塔的造型,代表提供技术支持的通信专业。文科、艺术、工科,在这个小小的图案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在之后的很多年里,校徽虽然一直有着细微的调整,但笔尖、快门和发射塔这三个最基础的创意却一直被延续着。
沿革:1984年秋天,由该校学子钟诚设计的北京广播学院校庆30周年纪念印章诞生。
2014年9月16日,中国传媒大学新校徽公布并启用,较之原版,新方案虽然略有变动,但原初的创意却被最大限度地保留下来。
校训
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这是中国传媒大学20世纪90年代初确立的,它的含义是“立德”就是坚持德以所谓,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功德和职业道德。“敬业”就是要敬重事业,热爱专业,专心学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博学”就是要上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博文广识,博学多才,基础厚实。“竞先”就是要具有时代精神,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开拓进取,敢为人先。
校歌
《年轻的白杨》
作词:叶延滨
作曲:刘天礼
领唱:罗京、白岩松、敬一丹、周涛、陈鲁豫、李湘、胡可、赵琳(赵子琪)等知名校友
歌词:
校园里大路两旁
有一排年轻的白杨
早晨你披着彩霞
傍晚你吻着夕阳
啊……
年轻的白杨
汲取着大地的营养
汲取着大地的营养
啊……
中国传媒大校园风光
年轻的白杨
树叶莎莎响
年轻的白杨
你好像对我讲
要珍惜春光 珍惜春光
珍惜春光
特色专业
尼泊尔语
非通用语种群是中国传媒大学较好的专业,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非通用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了解非通用语对象国家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不仅要熟练运用非通用语、英语,同时还将学习传播、国际关系与外交等方面综合知识。非通用语专业为新闻出版、外事、经贸、文化交流、教育、科研等部门输送高级外语人才。毕业生就业去向包括新闻媒体,以及各级外事部门、企业等。
广播电视新闻学
作为新中国建立后最早开展新闻教育的院系之一下设的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在各级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机构、管理机构从事新闻采访、报道、写作、编辑、评论、主持、策划等工作的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人才本。学生在完成两年的学习后,有机会进入电视系特色班、出镜记者班学习。专业主要为各级电视台和新闻传媒机构培养专门的出镜记者和主持人。
动画
动画专业现有各类专业实验室和创作室四千余平米,软硬件资金投入超过数千万元,拥有先进的设施设备。动画学院实行开放式办学,广泛吸纳国内外动画教育资源,与知名国际大学建立了长期的教育合作项目。形成了融教学、科研、创作、制作于一体的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及网络多媒体教学研究基地。
新闻学
新闻学是新中国建立后最早开展新闻教育的院系之一下设的专业,主要研究新闻事业与社会的关系,各种新闻媒介的特性、功能及其运用,新闻事业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规律,新闻事业的管理等,培养从事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络等工作的新闻传播人才。
播音与主持艺术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播音学以及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
广播电视编导
本专业培养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主干学科为艺术学、新闻传播学。毕业生在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艺术摄影、音响设计、音响导演、撰稿、编剧、制作、社教及文艺类节目主持人等方面工作。
广播电视工程
这个专业是非常好且有特色的专业,每年招收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在工学院非常受重视。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系统设计、产品开发应用、系统支持、视音频节目制作等方面工作。
广告学
这个专业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报考,分别为新媒体广告方向和品牌传播方向。主干课程为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广告学概论等。主品牌传播方向要就职去向为媒介、企业及专业品牌传播机构。新媒体广告方向就业为各种新媒体、企业及各类新兴媒体传播公司。
录音艺术
录音艺术专业是一个技术和艺术相互融合的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学生的音响、扩声系统工程设计安装和调试的能力以及录音和扩声艺术创作能力,毕业生主要从事音响系统工程、扩声系统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
传播学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闻学、传播学的系统理论和网络传播知识和应用技能。毕业生主要是在媒体、网站、政府宣传部门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新闻信息的相关工作。
文化产业管理
本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影视艺术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毕业生可以从事文化产业开发、项目策划运营、媒体管理、影视剧和电视栏目制片等工作。
泰米尔语
非通用语种群是中国传媒大学较好的专业,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非通用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了解非通用语对象国家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不仅要熟练运用非通用语、英语,同时还将学习传播、国际关系与外交等方面综合知识。非通用语专业为新闻出版、外事、经贸、文化交流、教育、科研等部门输送高级外语人才。毕业生就业去向包括新闻媒体,以及各级外事部门、企业等。
斯瓦西里语
非通用语种群是中国传媒大学较好的专业,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非通用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了解非通用语对象国家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不仅要熟练运用非通用语、英语,同时还将学习传播、国际关系与外交等方面综合知识。非通用语专业为新闻出版、外事、经贸、文化交流、教育、科研等部门输送高级外语人才。毕业生就业去向包括新闻媒体,以及各级外事部门、企业等。
孟加拉语
非通用语种群是中国传媒大学较好的专业,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非通用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了解非通用语对象国家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不仅要熟练运用非通用语、英语,同时还将学习传播、国际关系与外交等方面综合知识。非通用语专业为新闻出版、外事、经贸、文化交流、教育、科研等部门输送高级外语人才。毕业生就业去向包括新闻媒体,以及各级外事部门、企业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