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学路小编为大家带来了2023福建专科各院校招生计划 2023专升本学校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
2023专升本学校有哪些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建桥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商学院、上海杉达学院、上海杉达学院退役军人、上海立达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2023年天津专升本招生院校
天津体育学院、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天津仁爱学院、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天狮学院、天津农学院、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2023年河北专升本招生院校
廊坊师范学院、石家庄学院、唐山师范学院、邢台学院、燕京理工学院、保定理工学院、沧州交通学院、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河北东方学院、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河北工程技术学院、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外国语学院、河北医科大学、河北中医学院、衡水学院、华北理工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唐山学院、张家口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河北水利电力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保定学院、邯郸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承德医学院、河北美术学院、沧州师范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河北科技大学、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河北科技学院、河北传媒学院、河北体育学院
2023年江苏专转本招生院校
南京工程学院、南京传媒学院、常熟理工学院、南通大学、盐城师范学院、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泰州学院、扬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晓庄学院、金陵科技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审计大学、三江学院、江苏海洋大学、江苏理工学院、盐城工学院、苏州科技大学、宿迁学院、南通理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无锡太湖学院、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南京邮电大学、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江苏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无锡学院、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江苏大学、常州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苏州城市学院
2023年吉林专升本招生院校
吉林大学、延边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北华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长春大学、长春工程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工商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吉林警察学院、吉林化工学院
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通化师范学院、白城师范学院、吉林省教育学院、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吉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23年河南专升本招生院校
安阳工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安阳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河南工程学院、河南工学院、河南工业大学、河南警察学院、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黄河交通学院、黄河科技学院、黄淮学院、洛阳理工学院、南阳理工学院、南阳师范学院
平顶山学院、商丘工学院、商丘师范学院、商丘学院、新乡工程学院、新乡学院、新乡医学院、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信阳农林学院、许昌学院.、郑州财经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郑州工商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郑州经贸学院、郑州科技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郑州商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郑州师范学院、郑州西亚斯学院、中原科技学院、河南科技职业大学(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
2023年浙江专升本招生院校
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树人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台州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浙江音乐学院、浙江海洋大学、丽水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万里学院、浙江药科职业大学、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中国计量大学、宁波财经学院、宁波工程学院、衢州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绍兴文理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温州大学、温州理工学院、温州商学院、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浙大城市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科技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医学院、湖州学院、嘉兴南湖学院、嘉兴学院
2023年湖南专升本招生院校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南华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吉首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湖南工商大学、湖南理工学院、衡阳师范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文理学院、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城市学院、长沙学院、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邵阳学院、怀化学院、湖南科技学院、湘南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长沙医学院、湖南工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警察学院、湖南女子学院、长沙师范学院、湖南医药学院、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湖南信息学院、湘潭理工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湘潭大学兴湘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南华大学船山学院、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湖湘工匠燎原计划”培养基地名单: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南华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业大学。
2023年安徽专升本招生院校
皖西学院、滁州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建筑大学、亳州学院、安徽外国语学院、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皖江工学院、蚌埠工商学院、合肥经济学院、合肥城市学院、铜陵学院、宿州学院、合肥师范学院、池州学院、安徽艺术学院、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合肥学院、黄山学院、巢湖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淮南师范学院、蚌埠学院、安徽三联学院、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安徽科技学院、阜阳师范大学、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淮北理工学院、蚌埠医学院、安徽新华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马鞍山学院、皖南医学院
2023年福建专升本招生院校
福建商学院、三明学院、福州理工学院、莆田学院、泉州师范学院、阳光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华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江夏学院、仰恩大学、泉州职业技术大学、闽南理工学院、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武夷学院、泉州信息工程学院、龙岩学院、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福建工程学院、闽南科技学院、厦门工学院、宁德师范学院、闽江学院、福州工商学院、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2023年湖北专升本招生院校
长江大学、江汉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师范大学、湖北民族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医药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湖北警官学院、湖北文理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湖北科技学院、黄冈师范学院、湖北理工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荆楚理工学院、武汉商学院、汉江师范学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武汉东湖学院
汉口学院、武汉工商学院、武昌理工学院、武昌工学院、文华学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武昌首义学院、武汉学院、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湖北商贸学院、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武汉传媒学院、武汉晴川学院、武汉文理学院、武汉城市学院、湖北恩施学院、荆州学院、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三峡大学科技学院、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
2023年江西专升本招生院校
豫章师范学院、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南昌交通学院、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赣南科技学院、宜春学院、景德镇学院、江西服装学院、江西科技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
赣南医学院、赣南师范大学、上饶师范学院、九江学院、南昌工程学院、江西警察学院、南昌师范学院、萍乡学院、南昌职业大学、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南昌理工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井冈山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南昌工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新余学院、南昌航空大学
2023年辽宁专升本招生院校
沈阳工学院、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沈阳大学、辽宁科技学院、沈阳工程学院、辽东学院、辽宁理工职业大学、大连科技学院、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大连财经学院、沈阳城市学院、大连艺术学院、辽宁何氏医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辽宁财贸学院、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锦州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医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大学、鞍山师范学院
2023年山东专升本招生院校
青岛滨海学院、山东外事职业大学、菏泽学院、济宁医学院、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山东协和学院、山东女子学院、齐鲁医药学院、青岛工学院、青岛黄海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山东管理学院、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交通学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山东现代学院、山东英才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泰山学院、潍坊科技学院、潍坊理工学院、潍坊学院、烟台科技学院、烟台理工学院、烟台南山学院、枣庄学院、滨州学院、德州学院、济宁学院、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临沂大学、齐鲁理工学院、齐鲁师范学院、青岛城市学院、青岛电影学院、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2023年山西专升本招生院校
长治医学院、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大同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运城学院、晋中学院、长治学院、太原工业学院、吕梁学院、山西传媒学院、太原学院、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山西能源学院、山西警察学院、山西工商学院、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山西工学院、晋中信息学院、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山西晋中理工学院、山西医科大学、运城职业技术大学
2023年贵州专升本招生院校
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茅台学院、遵义医科大学医学与科技学院、贵阳人文科技学院、贵州黔南经济学院、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凯里学院、安顺学院、贵阳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警察学院、贵州商学院、贵州理工学院、遵义医科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黔南科技学院、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铜仁学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遵义师范学院
2023年重庆专升本招生院校
公办: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长江师范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重庆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
民办: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重庆城市科技学院、重庆工程学院、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移通学院、重庆对外经贸学院、重庆财经学院、重庆外语外事学院
2023年海南专升本招生院校
三亚学院、琼台师范学院、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海口经济学院
2023年黑龙江专升本招生院校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哈尔滨石油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科技大学、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佳木斯大学、齐齐哈尔大学
牡丹江师范学院、绥化学院、黑河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齐齐哈尔医学院、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金融学院、黑龙江工业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大庆师范学院、哈尔滨华德学院、黑龙江财经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黑龙江工商学院、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
2023年内蒙古专升本招生院校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赤峰学院、呼伦贝尔学院、呼和浩特民族学院、集宁师范学院、河套学院、内蒙古艺术学院、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2023年新疆专升本招生院校
新疆科技学院、新疆理工学院、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喀什大学、塔里木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第二医学院、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新疆警察学院、新疆工程学院、伊犁师范大学、新疆艺术学院、新疆医科大学、昌吉学院
2023年云南专升本招生院校
云南中医药大学、楚雄师范学院、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城市学院、云南工商学院、昭通学院、玉溪师范学院、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云南财经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昆明文理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大理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曲靖师范学院、普洱学院、保山学院、云南艺术学院、昆明学院、文山学院、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2023年广东专升本招生院校
广州航海学院、广州工商学院、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广东医科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培正学院、珠海科技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肇庆学院、湛江科技学院、五邑大学、深圳技术大学、韶关学院、岭南师范学院、嘉应学院、惠州学院、广州新华学院、广州商学院、广州软件学院、广州南方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州理工学院、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广州华商学院、广州华立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韩山师范学院、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广东理工学院、广东科技学院、广东金融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广东东软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广东白云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城市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2023年四川专升本招生院校
宜宾学院、西南医科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西昌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四川文理学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民族学院、四川旅游学院、四川警察学院、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四川工商学院、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传媒学院
攀枝花学院、内江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绵阳城市学院、乐山师范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川北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成都医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成都师范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工业学院、成都东软学院、成都大学、阿坝师范学院
2023年广西退役士兵专升本招生学校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河池学院、玉林师范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百色学院、梧州学院、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广西警察学院、广西财经学院、南宁学院、北部湾大学、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桂林旅游学院、贺州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城市职业大学、广西职业师范学院
2023年宁夏专升本招生院校
宁夏理工学院、宁夏师范学院、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宁夏医科大学、银川能源学院、银川科技学院
2023年陕西专升本招生院校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西安交通工程学院、西安外事学院、宝鸡文理学院、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西安明德理工学院、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西安培华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京学院、西安航空学院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西安工商学院、西安翻译学院、榆林学院、西安文理学院、陕西理工大学、商洛学院、安康学院、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西安邮电大学、咸阳师范学院、西安医学院、渭南师范学院、西安思源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2023年青海专升本招生院校
青海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2023年甘肃专升本招生院校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天水师范学院、兰州财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博文科技学院、兰州城市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工商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兰州工业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兰州文理学院、甘肃政法大学、陇东学院、河西学院、甘肃医学院、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3年西藏专升本招生院校
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藏农牧学院
专升本条件
专升本所需条件: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包括港澳台同胞,不受性别、年龄、学历、种族、民族、居住地、身体健康状况等条件限制,均可报考专升本;报考专升本考生需在毕业前交验国家承认的专科学历证书,此类学历证书包括:普通高等教育专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等属于国民教育系列的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凭,否则无法申领本科毕业证。
专升本有两大类型:
第一类、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详见:统招专升本)
考试对象仅限于应届优秀普通全日制高职高专毕业生,某些省份应往届毕业生均可报名,(还包括退役普通专科士兵免试进入普通专升本)。
第二类、成人继续教育专升本
考试对象需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此类毕业证书包括:普通高等教育专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等属于国民教育系列的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凭。
成考专升本考生在规定年限内修满专业规定学分,并通过考试者,将获得由各成人高校颁发的经过教育部电子注册的大学本科文凭,符合学位申请条件者将获得学士学位证书。
专升本注意事项:
1、专升本将很少出现二本类院校,大部分都是民办三本,没有一本院校,没有985和211,而且只能选省内。
2、比例的问题,专升本的报考人数年年增加,有些专业几乎是10比1的录取比,压力不小。
3、专科一般是三年,一般都是两年的学习时间,两年内最好把六级考出来,最差也要四级,专升本考试除了英语专业外,决胜就在英语科目。
4、抽空学习一下高数的知识,因为数学科目高数占比很高。
5、专业方面,专科学什么专业,升本就考学的专业,没有一样的情况下选相关专业。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做好福建省2023年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报名工作...
各市、县(区)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有关本科高校,各高职院校,省属普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
根据《福建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闽招委〔2022〕10号)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闽教学〔2019〕35号)等文件精神,为做好2023年我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以下简称“高职分类招考”)报名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条件
(一)下列人员可以申请报名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符合教育部、省招委会及省教育厅招生考试有关管理规定,高中阶段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同时还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我省户籍且出生后首次申报户口登记在我省。其中,高中阶段学校应届毕业班学生(以下简称应届毕业生)须具有我省高中阶段学校学籍并实际就读。
2.因父母一方(或法定监护人,下同)属于工作调动、人才引进、库区移民、驻闽部队现役军人(含文职人员),报考人员户籍于报名前迁入我省。其中,应届毕业生须具有我省高中阶段学校学籍并实际就读。
3.因投靠父母一方,报考人员户籍于报名前迁入我省,同时被投靠人须具有我省户籍且出生后首次申报户口登记在我省。其中,应届毕业生须具有我省高中阶段学校学籍并实际就读。
被投靠人虽具有我省户籍但出生后首次申报户口登记不在我省的,按第4项规定执行。
4.因其他事由将户籍迁入我省的应届毕业生,其户籍迁入我省须满3年(时间截止至2023年7月1日,下同),同时须具有我省高中阶段学校学籍且有3学年连续实际就读经历。
因其他事由将户籍迁入我省,持有我省高中阶段学校毕业证书的往届毕业生;持省外高中阶段学校毕业证书的往届毕业生,其户籍迁入我省且高中阶段学校毕业均须满3年;同等学力人员,其户籍迁入我省须满3年且初中学校毕业(含结业)须满6年。
5.具有我省户籍的人员,但不符合以上第1项至第4项条件之一的,只能报考高职(专科)批次。
6.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我省户籍就业人员的随迁子女,须具有我省高中阶段学校学籍且有3学年连续实际就读经历。其中,报考面向中等职业学校(简称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毕业生本科批次的,其父母一方须有近三年在我省按国家规定缴交社会保险费或纳税等可证明其在我省从业经历的记录。
7.在我省定居、具有我省高中阶段学校实际就读经历并持公安机关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外国侨民。
8.台商子女高中毕业后,在大陆获得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毕业证书可以在大陆参加相关高职院校分类招考。
9.符合报名条件的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高素质农民等社会人员。
(二)下列人员不得申请报名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的在校生(含“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生),或已被高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
2.高中阶段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在高中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考(含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其中,未成年人按相关法律规定执行。
6.不符合我省高职分类招考报名条件的其他人员。
(三)其他事项
报名后至2023年7月1日前,将户籍迁出我省或将高中阶段学校学籍转出我省的,视为自行放弃我省高职分类招考的考试和录取资格。
二、考生类别和报考科类
(一)考生类别
考生类别分为中职学校类、普通高中类和特殊群体类等3类。报考中职学校类的考生为中职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报考普通高中类的考生为普通高中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报考特殊群体类的考生为在我省安置的退役士兵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高素质农民等群体人员。
(二)报考科类
1.中职学校类报考人员应按照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职学考)专业基础知识考试课程选择对应的报考科类(见附件)。报考人员选择的报考科类如与其参加的中职学考专业基础知识考试课程对应的报考科类不一致,其专业基础知识考试成绩按零分计。
2.普通高中类和特殊群体类的考生不分报考科类。
3.高职分类招考安排的本科招生计划仅面向中职学校类考生。
三、报名办法
我省2023年高职分类招考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
1.报考人员(含具有免试录取资格人员,下同)于2022年11月10日至11月15日登录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网站( www.eeafj.cn )进行网上报名,逾期不予受理。
2.报考人员应按要求如实填写报名信息,并对所填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报考人员在选择报名现场确认点时,应届毕业生原则上选择学籍所在县(市、区)的确认点;本省户籍非应届毕业生原则上选择户籍所在县(市、区)的指定确认点;随迁子女非应届毕业生应选择原高中阶段学校学籍所在县(市、区)的确认点。
(二)现场确认
1.报名确认点由县(市、区)确定。报名确认点应设在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不得设在培训机构(学校)等。各县(市、区)应于网上报名开始前,向社会公布本辖区所有报名确认点的名称、受理范围、地址、咨询电话等信息。
2.报考人员本人须于2022年11月16日至21日,持报名所需材料到所选择的确认点现场确认,逾期不予受理。
3.现场确认时,报考人员须提交本人户口簿、有效居民身份证等材料原件和复印件(供现场核对)外,还须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1)2023年应届毕业生须提交毕业班学籍花名册(须经学籍主管教育或人社行政部门审定并加盖学籍专用章)和实际就读证明(须经报考人员所在学校审定、校长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
(2)往届毕业生须提交高中阶段学校毕业证书。同等学力人员须提交初中毕业证书等相关证明材料。
(3)退役军人须提交经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审核的身份证明材料和退役证(义务兵/士官退出现役证、军官转业证书、军官复员证书)。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须提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的身份证明材料,高素质农民须提交农业农村部门审核的职业界定和身份证明材料。
(4)父母工作调动、人才引进、驻闽部队现役军人(含文职人员)身份报考的人员须提供父母一方的身份证明材料。库区移民身份由当地教育部门协调库区管理部门核查。
(5)投靠父母一方的报考人员须提交被投靠人户口簿和身份证。随迁子女须提交父母一方在闽从业经历证明材料,其中缴交社会保险费或纳税的由教育部门汇总名单后交由当地人社、税务等部门核查。
(6)在我省定居的外国侨民须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台商子女须提交台商及子女台胞证、台湾户籍誊本、台商及子女暂住证、企业营业执照、聘用关系证明和在大陆获得的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毕业证书。
4.各报名确认点要严把报名确认关,逐一核对报考人员的身份信息和相关证明材料,使用二代居民身份证阅读机对报考人员基本信息的准确性进行校验。要加强报名数据与学籍数据对比,严格审核报考人员学籍及其实际就读情况。要按规定将随迁子女身份信息在考区进行公示(其中应届毕业生还须在其就读的高中阶段学校同步公示)。严禁应届毕业生冒用同等学力人员或往届生身份报名,严禁冒用随迁子女身份报名,严禁不符合我省高职分类招考报名条件的人员报名。
5.报考人员本人应认真阅读报名确认点打印的《2023年福建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报名表》(以下简称《报名表》)所有信息,核对确认无误后签名,他人不得代签。一经签名确认,所有信息不得更改,由于信息错误导致的后果由报考人员本人承担。
6.报考人员在《报名表》选择“只能报考高职(专科)批次”的,只能参加高职(专科)批次的录取。
7.报名工作结束后,各报名确认点应及时将报考人员的报名材料完整归档(一人一档),由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统一保管备查。
四、考试科目
(一)中职学校类考生
1.依据福建省中职学考成绩和职业技能测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职业技能测试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2.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使用其在2022年6月参加我省中职学考公共基础知识(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合格性、等级性考试成绩。
(二)普通高中类考生
1.依据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职业适应性测试结果择优录取。职业适应性测试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2.对于应届毕业生,使用其参加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不含实践操作)等科目合格性考试成绩(非补考成绩)作为录取依据。
3.对于往届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使用其在2023年1月参加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不含实践操作)等科目合格性考试成绩作为录取依据。
4.从外省(区、市)转入我省的考生,需按规定参加我省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不含实践操作)等六门科目合格性考试,其原就读地省级主管部门提供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证明仅作为普通高中毕业依据。
(三)特殊群体类考生
1.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高素质农民等特殊群体类考生依据福建省统一组织的特殊群体类考生文化素质考试成绩,并参考职业适应性测试结果择优录取。
2.特殊群体类考生文化素质考试科目为语文和数学两门,依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修订)的通知》(闽教考〔2021〕1号)中语文、数学考试大纲命题,采用笔试考试,每门成绩满分150分,总分满分为300分。具体考试安排另行通知。
五、录取时间
录取工作拟安排在2023年4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被录取的考生不得再参加2023年普通高考和录取;未被录取且符合我省2023年普通高考报名条件的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申请2023年普通高考补报名,逾期不予受理。
六、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一)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考生所在学校或单位(无就读学校或工作单位的考生原则上由所属乡镇、街道办事处)应对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作出全面鉴定,并对其真实性负责。考核材料由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归入考生的报考资料。
(二)对受过刑事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或其他违法违纪处理的考生,负责考核的学校或单位要向考生报名所在地的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及时提供其所犯错误的事实、处理意见和本人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现实表现等翔实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考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能提供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现实表现等证明材料的,应认定为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
1.有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言行或参加邪教组织,情节严重的;
2.触犯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刑事处罚或治安管理处罚且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
七、身体健康状况检查
所有考生均须参加身体健康状况检查,身体健康状况检查信息将作为考生电子档案的组成部分,具体按照《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的通知》(闽教考〔2022〕22号)执行。考生若未按要求参加身体健康状况检查,由此产生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属国家教育考试的组成部分,报名工作事关考生切身利益,各地要切实加强对报名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把握工作流程和时间节点,准确把握报名政策和要求,加强报名工作各环节的管理。要明确工作职责,加强指导监督,报名资格审查实行问责制,坚持“谁审核、谁把关、谁负责”原则,各市、县(区)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对报名工作负有领导责任,设区市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负有监督检查责任,各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是报名资格审查工作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经办人员是直接责任人。
(二)落实疫情防控。各地要在当地招委会统一领导下,深刻认识当前系统疫情形势,坚决防止松劲情绪和麻痹思想,根据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和报名工作实际,科学制定报名工作特别是报名确认环节疫情防控措施,切实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要严控大型室内聚集性活动,提前公布报名确认点和防疫措施等有关要求,科学合理安排应届毕业生和其他考生的报名确认时间,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要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广大考生和工作人员认真做好个人防护。报名前考生尽量不要离开报名所在地,要按疫情防控要求强化重点人员摸排监测。要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的有关要求和防护标准,扎实细致做好场地消毒、考生体温检测登记、安全防护、异常情况处置和报名确认现场引导等工作。
(三)严格资格审查,完善信息管理。各地招生考试机构和高中阶段学校要安排熟悉政策、坚持原则、责任心强的在职公职人员负责报名资格审查工作,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纪律教育,认真查验考生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学籍等证明材料和实际就读情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做好考生信息(特别是图像信息,应参照证件照片要求)采集、人像比对和校验工作,严格落实“人证一致”核查责任,建立审核人员签字确认制,对考生报名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报名结束后,各县(市、区)要立即对辖区内所有报考人员的资格进行全面审查,将考生身份信息、户籍、高中学籍等信息进行对比;各设区市要指定专人对采集的考生有关信息逐县组织定量检查校验,并及时将复查情况上报省教育考试院。
(四)优化服务保障。各地各校要以多种形式加强高职分类招考报名的政策宣传与解读,及时解答考生咨询,积极通过新闻媒体、招生考试网站等途径发布信息,努力使考生对考试须知内容应知尽知。要利用报名的时机,对考生进行法制教育、诚信教育、警示教育,让学生明白考试违规和提供虚假材料骗取报考资格带来的严重后果,引导自觉如实填报,提供真实证明材料。要坚持以考生为本,增强服务意识,工作人员要通过系统的业务培训,熟练掌握政策,准确解答问题,现场确认点的醒目位置张贴报名政策、现场确认程序、需提交的材料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做好考生的报名咨询和指导服务工作。同时要认真做好信访咨询,密切关注网上舆情,妥善处置突发事件。
(五)严查违规违纪。各地要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对于通过非正常户籍学籍迁移、户籍学籍造假、非法获得证明材料、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等手段违规获得报考资格的考生,在报名阶段发现的,取消报考资格;在入学前发现的,取消入学资格;入学后发现的,取消录取资格或者学籍;毕业后发现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学历、学位证书无效,责令收回或者予以没收。对为不符合条件的考生违规资格认定、办理报名手续,以及未能认真履职造成考生信息泄露等违反招生报名规定的有关人员和单位,要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和追责,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附件: 福建省中职学校学业水平专业基础知识考试课程与报考科类对应表
福建省教育厅
2022年10月26日
原文标题: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3年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
2023年高校招生计划什么时候公布
除此之外,每年5月中旬将公布当年中考成绩线,由此来决定各考生的录取志愿。
每年4月,即高考考试结束后,高校会公布2023年招生计划,此时正是高校招生和考生申请的最佳时间点。
5月中旬又会公布当年中考成绩线,由此来为考生选择最优最符合自己条件的招生计划和录取志愿提供依据。
此外,学生在2023年招生前也需要注意复习,特别是把握在中考前的复习安排,分配好复习时间,进行有效复习,以便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更有利于招生计划中的录取志愿。
2023国家专项计划招生的学校有哪些
2023国家专项计划招生的学校有哪些内容如下: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院校。
国家专项计划专业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通信工程、冶金工程等。
扩展资料:
校专项计划,又叫做“农村学生单独招生”,是国家为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农村学生上大学而出台的一项优惠政策,主要定向招收边远、原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具体实施区域由有关省(区、市)确定。
招生计划不少于学校本科招生规模的2%。近年来,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招生名额从2012年的1万人增至2022年的13.1万人,累计录取学生95万余人。
考生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须在本省(区、市)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须具有当地连续3年户籍及当地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从2023年起,往年被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有专项计划报考资格。
以上就是大学路整理的2023福建专科各院校招生计划 2023专升本学校有哪些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大学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