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学路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湖北高职院校发明专利排名 武连书大学排名,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
1.第十六届全国高职院校“发明杯”大学生专利创新的...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吗
2、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2004年9月8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文批准,整合我市原陕西省乾县师范学校、彬县师范学校、仪祉农业学校和咸阳市体育运动学校4所知名中专学校资源,组建成立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9月学院开始招生。2009年8月,投资6.5亿元,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美丽新校园建成投用,在全省同批市属高职院校中第一家率先实现了真正的集中办学。2015年3月,市编委发文决定将咸阳市卫生学校、技工学校整体并入咸阳职院,调拨教育用地300亩,调入资金1.3亿元,调入教学仪器设备值3000多万元。至此,咸阳职院的组成增加为6所中专中技学校。其中,建校最早的陕西省彬县师范学校创建于1937年,学院已有80年的建校史。学院坚持育人惠民的办学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为目标,先后为社会培养了10万多名技术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地理区位
学院地处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为周秦汉唐等13朝代古都。学院东临沣河,南望秦岭,西邻楼观台,北依渭河。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安钟楼、西安高铁北客站、西安城西客运站30—40分钟车程,距秦都高铁站、咸阳火车站、咸阳汽车南站、西安后卫寨地铁口15—20分钟车程,西宝高速、福银高速紧靠学院附近,交通便利。学院周边有秦岭、临潼兵马俑、阿房宫、曲江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大雁塔、西安碑林、昆明池、汉阳陵、茂陵、乾陵、昭陵、楼观台等著名景区景点。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琳池喷泉,小桥流水,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景色宜人。学院所在地为西周大学“辟雍”所在地,距今已3000多年,是我国最早大学的发源地,高等教育历史文脉传承全国独一无二。
办学理念
学院秉承厚德强能、育人惠民的校训,求实创新、和谐奉献的校风,精讲多练、言传身教的教风,勤学苦练、砺志成才的学风,发扬艰苦创业、奋进图强的咸阳职院精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重大困难,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重大跨越,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综合实力越来越强,现已成功迈入全国优质高职院校、省级示范高职院校行列。
办学荣誉
2010年11月,学院被科技部、农业部等8部委联合授予第八届中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2011年1月,被省综治委、省教育厅、省公安厅联合评为省级平安校园,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校园;2011年11月,被科技部、农业部等8部委联合授予第九届中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2012年6月,被省委评为全省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2013年10月,被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命名为省级园林式单位;2013年11月,被省教育厅评为2011—2013年度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2月,被省政府评为绿色文明示范单位;2011年8月,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授予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2014年12月,被省教育厅立项为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5年2月,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2016年12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7年9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院校;2018年12月,接受了省教育厅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
条件设施
学院占地1306亩,总建筑面积34.2万平方米,教学楼获“长安杯”全省优质工程奖。3月29日,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开建,预计2021年完成首批急需项目建设任务。学院教学基础设施一流,固定资产总值9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值1.38亿元。建有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个,省级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院内实训室、实训基地236个、院外实训基地330个,形成了理实一体、教练融合的实习实训体系。学院仪祉图书馆馆藏工科、医学、经济、管理、文史、教育、农林等多学科纸质图书125万册,报刊资料800多种,电子阅览室有计算机400多台,电子图书2000GB。学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先进,计算机3000多台,建成以虚拟数据中心为核心、四大平台为基础、22个业务系统为支撑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服务体系。建成覆盖全院所有楼宇和公共区域的校园无线网络,校园网出口带宽4G。
专业建设
学院围绕西安咸阳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确立了“工科为主,文理并重”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建强工科专业、提升传统专业、办好新兴专业、打造特色专业”的建设原则,开设涵盖医学、机械、电子、建筑、化工、财经、师范、农林等大类49个高职专业,其中护理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和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护理、学前教育专业为陕西省一流专业,护理、学前教育、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国家骨干专业,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护理、畜牧兽医、园林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数控技术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院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7个、重点专业13个。动物解剖生理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门、精品课程57门、重点课程76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院级教学成果奖32项。
师资力量
学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形成了过教学关——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培养机制。现有事业编制905人,实有教职工1059人,其中在编教职工852人,兼职教师207人。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181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41名;双师素质教师468名。现有院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8支,全国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庞诚教授,省级高校教学名师郭俊炜、赫光中、赵云龙、侯党社、吴旭锦教授,省级高职教学名师尚文博教授、董润林副教授、鱼国超教授、刘海龙副教授,市级科研创新团队“机电装备测控技术”和“猪群重大疫病快速诊断技术”,院级科研创新团队医学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能源化工技术、物流管理、学前教育、猪群重大疾病快速诊断技术、园艺园林技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高职思政课教学协同研究等9个,咸阳市突出贡献专家学者郭俊炜、阮班录教授,池永战、董润林、杨耘副教授,咸阳市“三五”人才24名。教师立项省市级教科研项目72项、发表论文2621篇、获得国家授权专利67项,主参编教材381部。2015年,学院教师获国家级发明专利18项,位居陕西省高职院校前列。学院依托院内优质科研资源,积极开展“立地式”科技服务,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先后获得省级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市级农村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市级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教学质量
学院积极推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构建形成了“工学结合、理实统合、校企联合、教练融合”的“四合”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结合实际凝练形成了医护类专业的“三一制”、机电类专业的“三合”等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从2013级三年制高职学生开始全面试行学分制管理,充分激发和调动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院成立了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建立了涵盖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监控,定期发布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和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接受社会监督。学院注重学生职业技能训练,设有全国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分站、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考点等职业技能鉴定和考试站点11个,面向校内外开展了多工种、多层次的职业技能鉴定,年均鉴定人次3000余人。严格落实“双证书”制度,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平均获取率94.7%,其中护士执业资格证获取率达97.16%。2016—2018年,学生获得国省职业技能大赛奖149项,其中一等奖23项、二等奖45项、三等奖81项。在陕西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奖72项,获奖总数居全省第一,一等奖居全省第二,有18个队进入国家队,创造了历史新高。
招生就业
建院以来,学院一直实行招生就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实现了招生工作“十三连增”、就业工作“十一连旺”。2006年以来,学院连续13年招生录取人数、报到人数,文史、理工类录取平均分逐年提高。2015年陕西省首次实行高考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学院作为示范院校实施了单独考试招生,申报、确认、参考、注册考生人数在全省有高职招生计划的63所院校中名列前茅。2018年,学院单独考试招生网上申报考生19223名,连续4年位列全省第一。计划招生4226名,录取4473名,计划完成率105%。高考统一录取中,文史类录取最低分375分,理工类录取最低分325分,录取分数线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创建院以来最好成绩。生源地从陕西扩大到山西、甘肃、青海、宁夏、四川、重庆、湖北、河南等省市,全日制在校学生从2005年的1800多人增加到的16000多人。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电话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有哪些专业 附好的重点专业名单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学费标准,各专业学费每年多少钱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评价排名好不好(10条)
武连书大学排名
院校专业:
大连大学以城市命名,是伴随着新中国成立而诞生的高等学校。 70多年来,学校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因大连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而立,在与城市互动中发展壮大,现已发展成为省内学科门类最齐全的高校。,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始建于 1949年4月成立的大连大学(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1978年10月成立大连工学院旅大分校,后为大连工学院分院,1983年11月大连工学院大连分院独立办学更名为大连大学)、1948年3月成立的关东文法专门学校(后为大连师范专科学校)、1950年10月成立的旅大市卫生学校(后为大连市卫生学校)。1987年10月,大连大学、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大连市卫生学校三校合一,组建新的大连大学,大连大学设工学院、师范学院、医学专科学校。2008年12月,大连铁路卫生学校并入大连大学。,多年来,大连大学在先进大学文化的引领下,坚持 “城市大学服务城市、地方大学服务地方”的办学目标,秉承“让每个人都成功、让每个人都快乐”的核心理念,发扬“立德树人、崇学笃行、兼容并蓄、创新超越”的连大精神,倡导“崇尚学术、崇尚科学”的优良校风,团结奋斗,坚持“以贡献求支持、求发展”,实现了跨越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法学、经济、教育、文学、艺术、历史、理学、工学、医学、管理10大学科门类,主要办学指标和综合办学实力进入辽宁省高校前列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2022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单中,大连大学位居166名。,学校现有教职工 5900余人(含2所附属医院)。校本部教职工1600余人,正高职146人,博士生导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84人,专任教师998人。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实施“金普学者”系列计划,大力强化“大连市人才储备基地”的功能。目前,学校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辽宁特聘教授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4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22人,辽宁省优秀教师3人,辽宁省优秀专家3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其中副主任委员3人。,大连大学现有 19个一级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二级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学校共有7个省重点(培育)学科,8个学科入选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2个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临床医学学科入选ESI全球前1%,软件工程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学校设有29个学院,65个本科专业,2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200余人(含研究生1600余人)。,学校占地面积 109.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6万平方米,藏书157余万册。由综合体育馆、中心体育馆、网球馆、游泳馆等组成的体育场馆面积达2.1万平方米,体育设施达到国际比赛标准。,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5个、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新工科建设及卓越计划项目2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国家级教材建设奖1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学校以科研创新推进事业发展,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各 1个,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和辽宁省创新团队7个,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1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3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以及3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近年来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标志性科研项目,获辽宁省首批“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2021年全口径科研经费达到2.24亿元;学校先后获批7项国家科技奖,覆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获批近百项省部级科技奖,2021年一项科研成果入选首届辽宁省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18年以来,学校再获国家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辽宁省第六、七、八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近年来学校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和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授权发明专利776项,国际专利授权4项,2021年获批辽宁省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中心,并成为全国首个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开放许可的单位。,学校发挥综合性地方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紧密围绕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等为引领的优势学科群,积极服务大连 “两先区”建设,推动了信息、软件、制造、材料、医药、旅游、自贸、现代农业等行业的发展,同时为智慧大连、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民生工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和智力支持。学校注重智库建设,积极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百人担任国家、辽宁省及大连市各行业的智库专家,每年均承担一批政府委托项目,提交的资政建议获得中央、省、市等主要领导的批示和相关部门的采纳。在送文化下乡、科技扶贫、科学普及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肯定。,学校注重教育国际化建设,积极开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吸引 **智力为我校及大连市服务。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19个国家的140所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与多所高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学生短期交流等国际化人才培养合作,与多个**团队开展了国际科研、智库等合作。每年均邀请一批**知名专家到我校交流,并有部分专家被聘为客座教授。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承建了“教育部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并分别与塞舌尔大学和科摩罗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学校的办学内涵不断丰富,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助力大连市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面向未来,大连大学以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为契机,全面开启建设 “国内一流研究应用型地方大学”新征程。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与“五大发展理念”统领学校工作全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内涵发展为主线,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地方能力为重点,以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为保证,以“调结构、建特色、强管理、促服务”为核心,全面实施“文化铸校、依法治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方略,立足大连,服务辽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培养“会做人、能做事,会学习、能创新”,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与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未来五年,学校将力争实现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突破,若干学科进入全国地方高校前列,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学科优势显著的国内一流研究应用型地方大学。
我需要武汉工程大学的详细院校专业分布
【校名】
中文名:武汉工程大学
英文名: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WIT
【学校主页】
http://www.wit.edu.cn
【历史沿革】
武汉工程大学创建于1972年6月,原名湖北化工石油学院,隶属湖北省。198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改由原化工部主管。1998年7月,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学校划转到湖北省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同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价,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2月,经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武汉工程大学。 2006年11月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对该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学校被国家确定为2008—2015年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经过37年的建设,学校已由单一的工科院校发展成为一所办学条件较好、实力较强、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教学型大学。
【层次规模】
学科专业体系不断完善。学校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国际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7649人,其中研究生595人,本科生14074人,国际学院学生116人,专科生329人,高职生2535人。
学科专业
学校现设有14个学院、1个部、1个研究设计院,另有1个独立学院。有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6个学科门类,50 个本科专业(其中 1 个全国首创目录外专业,2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7 个湖北省品牌专业),其中工、管、理为主要学科门类,均覆盖3个以上二级学科。学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湖北省品牌专业7个,省级重点学科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湖北省批准立项建设博士点5个,2009年3月18日,正式公式2个。
此外,学校拥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
并设有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筹)、2 个国家部委级服务平台、3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 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9 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基地)、5 个省级科技服务平台和3 个武汉市工程技术中心。
科学研究
学校拥有一支精干高效的专兼职科研队伍,有一所集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情报信息、分析测试多功能于一体的研究设计院、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6个省级技术中心(基地)。学校具有化工工程乙级设计资格,A2、D1、D2类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化工行业工程甲级咨询资格,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单位乙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单位乙级资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乙级资质,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乙级资格,专项工程(环境污染防治)丙级设计资格、建筑工程丙级资格,是湖北省科技厅化学化工查新检索定点单位。同时,还设有湖北省石油产品暨化学试剂质量监督检验站、湖北省石油化工信息中心。
近几年,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1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54项、省部级项目374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和教学成果奖39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及科技进步奖2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其他省级奖4项。近3年来,科研到帐经费共计1.5亿元,科研经费增幅居省属高校前列。学校机器人足球队连续6年7次荣获世界机器人足球大赛冠军。学校教职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收录600余篇。学校主办《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化学与生物工程》等科技核心期刊。
【院系设置】
化工与制药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气信息学院
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理学院
法商学院
管理学院
外语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国际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学院
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体育部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793人,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530人,其中正高职人员134人。现有专任教师964人,高级职务的教师占师资总数的46.5%,其中教授134人,副教授317人,博士174人,硕士53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3.5%,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8.7%。在职教师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获得者2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29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2人,省级以上优秀教师5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的专家40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7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6人,楚天学子1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6 人.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和学术梯队的建设。现有“工大学者计划”特聘教授8人、工大学子5人。首批成立了本科教学团队16个,科研创新团队8个,学术创新团队5个。学校还聘请了83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其中中外院士10人。
学校有40 余位知名专家担任了中国化工教育协会、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中国人才研究会、中国劳动学会等数十个专业组织的副会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等职务。
【学校荣誉】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科技强校、人才兴校、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按照“加强基础、拓宽口径、重视实践、培养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建校35年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4万余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仅以湖北省化工、医药行业为例,在产值1亿元以上的80家大中型化工、医药单位中,近70%的企业主要领导人是该校的毕业生。在2006 年 1 月6 日的《中国校友网杰出企业家校友榜》上,该校在全国高校排名第90 位,湖北地区高校排名第 7 位。
近三年来,该校学生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学术、科技、文化比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146项、省市级奖198项,其中,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一项,“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一项,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一项。
学校认真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抢救3名落水少年而光荣献身的2003届毕业生许志伟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他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被教育部追授为“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共青团中央追授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湖北省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学校多次获得各级各类的表彰,获得“省级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湖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绿化红旗单位”、“园林式学校”、“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 吴元欣
校 长: 李 杰
党委副书记: 李 杰、叶 芃
副 校 长: 汪建华、冯碧元、王存文、田辉玉
纪委书记: 唐 敏
校长助理: 张彦铎、池汝安、吴锋
【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该学科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拥有“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化工行业技术中心、湖北省化学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湖北省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和湖北省磷化工中心等研究基地。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涵盖了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共5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具备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资格,2006年为湖北省第四批立项建设的拟增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
化学工程:该学科是1994首批鄂部属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为湖北省第四批立项建设的拟增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该学科师资队伍雄厚,结构合理。现有教授9名,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其中3人获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为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的特约审稿人,1人为中国化工学会涂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师资科研能力强,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在国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其中被 SCI、EI、ISTP收录28篇。在该学科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化学反应及反应器技术、分离过程与技术、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
化学工艺:1998年获原化工部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同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获湖北省教育厅“有突出成就创新学科”,2006年为湖北省第四批立项建设的拟增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8人。本学科主要研究化工工艺分析与设计方面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其任务是要解决化学工业领域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特别是绿色产品、工艺与技术)开发过程中涉及的技术经济问题。本学科拥有一流的实验和计算研究条件,在过程模拟与优化、新产品合成、分离设备设计改造、石油化工与绿色化学工艺研究与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鉴定成果的经济效益达数千万元。
生物化工: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 7人,副教授 7人。本学科主要研究生命科学领域的理论和技术问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药物及中间体的合成工艺研究,制药技术与过程开发,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天然药物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应用,药物新剂型的研究,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生化反应器与动力学,菌类的深层培养技术,有机酸发酵与分离纯化技术等。近年来,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资助十多项,获奖成果及鉴定成果多项,SCI、EI收录的科研论文数逐年上升。本学科拥有以知名教授为核心、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先进的仪器设备,能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应用化学: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5人。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手性分子的制备与分离、大环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仿生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精细化学品开发。研究内容涉及手性分子的识别机理、大环配合物合成的方法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以及附加值高的医药中间体的合成新工艺,其任务是解决相关领域中的理论或技术问题。近年来,共获得五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此外,还获得多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北省教育厅基金的资助。被SCI、EI收录的研究论文数量逐年上升,一些应用性研究项目的技术已被有关大型企业采纳,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本学科现有元素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多套大型仪器,为科研工作和研究生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业催化: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0人。 催化科学与工程是当今国际上最活跃的科技领域之一。据统计与催化有关的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催化剂是目前更新换代最快、经济产出比最大的技术产品之一。近年来,材料物理、表面科学、计算机模拟技术、绿色化学和纳米技术的进步给催化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使之成为解决资源、环境、生命和材料等领域中科技问题的支柱科学技术。本专业点拥有高精的仪器设备。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很强的科研能力,是该学科的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教学和科研队伍结构合理。本专业获得国家发明奖壹项,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鉴定成果和发明专利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学科拥有“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本学科主要研究材料制备、成型加工、模具设计、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制备工艺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其任务是开发国民经济中需要的具有各种特性的新材料。本学科拥有一流的材料制备、成型加工、结构与性能研究所需要的实验和计算研究条件,在等离子体技术与薄膜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鉴定成果的经济效益显著。该学科具备一级学科硕士点授权资格,涵盖了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
材料学: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为湖北省第四批立项建设的拟增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学术力量雄厚,已建设了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多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鉴定成果的经济效益显著,在该学科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学科已形成了稳定的并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如:等离子体技术与薄膜材料、功能矿物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等。
材料物理与化学: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术力量雄厚,已形成一支梯队结构合理、研究方向稳定的学术队伍。多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并曾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多年的建设,在功能薄膜材料、功能矿物材料、光电功能高分子材料、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信息光电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器件、材料设计与计算材料科学、高分子设计与计算模拟等领域已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
材料加工工程: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材料加工理论及特种加工、材料加工新方法及基本原理(如等离子体技术、电脉冲热爆合成、高能束流加工)、材料表面改性及防护(包括材料表面改性原理及方法)、无机材料成型新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及应用、高聚物合金化高性能化和功能化技术与应用、高分子材料成型新工艺和新技术、高分子材料成型模具设计及CAD/CAE/CAM、高分子复合材料及成型加工等。
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
无机化学: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大环配合物的合成与金属酶的模拟,功能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过渡金属生物无机化学,精细无机化学品开发。研究内容涉及活性大环配合物的合成方法,模拟物与生物分子的作用及其研究方法,分子识别和分子剪裁;功能配合物光、电和磁性质的研究方法,功能配合物的应用;微囊技术在无机纳米材料中的应用,新型精细无机化学品开发,撞击流技术、超重力场技术的应用,无机纳米材料和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的制备;新型生物无机配合物与细胞以及DNA的相互作用,保健品的开发和特殊药物的开发。其任务是解决相关物质制备过程的反应机理,分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生物活性与结构及键型的关系,同时解决相关领域的理论和技术问题。近几年来,多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每年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篇以上,被SCI收录论文10余篇,平均每年获得专利1项。本学科拥有元素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核磁共振仪等多套大型仪器,为科研工作和研究生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紧密与湖北及中南地区对材料领域发展要求相结合,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承担了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以“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和“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两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拥有了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涌现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形成了合理的学术梯队。多次承担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奖项。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物医用高分子、功能与高性能高分子、聚合物的功能化与高性能化、有机高分子/无机杂化材料制备、结构与性能、高分子合成、高分子结构与性能、新技术在高分子制备中的应用、靶向药物及缓释技术、高分子药物等。
环境工程: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主要研究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废物资源化和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其任务是要解决环境工程领域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过程中涉及的技术经济问题。本学科拥有一流的实验和计算研究条件,从事本专业教学与科研的教师承担了省、部、委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和科技进步奖,在化工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废物资源化、环保材料研究与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是土木工程、地震工程、环境工程、信息工程等学科中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新兴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发展用以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能力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技术,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障灾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能力。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灾害、地震地质灾害、城市灾害及大型工程结构灾害。研究内容包括:各类灾害的成灾机理、损伤效应,各类工程结构与工程系统在灾害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工程结构反应分析方法与实验技术,防灾减灾的设计理论、方法与工程技术,灾害荷载引起的工程结构与工程系统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等。
化工过程机械: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为湖北省第四批立项建设的拟增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本学科拥有较强的实验和计算研究条件。在过程工业中的高效节能传热设备的开发与研究,化工过程用泵、压缩机等流体机械的改造、研究与技术开发,过程设备的腐蚀、损伤与延寿技术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鉴定成果的经济效益达数千万元。研究方向有:过程工业中的传热设备及节能技术;化工单元传质设备和相分离设备;化工过程用泵、压缩机等流体机械的改造与开发;压力容器及管道的设计、制造和安全保障的技术;过程设备的腐蚀、损伤与延寿技术等。
机械电子工程: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师资队伍和实验研究等条件均已有良好的基础,已形成合理的专业梯队,取得了一批对国民经济有显著效益的研究成果,科研立项多,经费充足。现代机械电子工程是将机械学、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精密工程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机械与电子、激光技术、计算机以及控制等技术有机结合而产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系统和新产品,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光机电一体化设备以及生产过程自动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科技的发展,尤其面向武汉-中国光谷的产业发展,起着重大促进作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精密机械与控制技术、图象识别与智能控制、机电系统智能控制工程、机器视觉技术与系统设计、机械系统自动化与仿真技术、电液控制工程及自动化系统、机器智能设计与CAD/CAM技术、故障诊断与现代测试系统等。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在信号处理、人工智能、控制论、计算机技术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该学科以各种传感器为信息源,以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的理论技术为核心,以数学方法与计算机为主要工具,探索对各种媒体信息进行处理、分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具有某些智能特性的系统或装置,以提高系统性能。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控制科学与工程的重要分支。近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省部级等纵向科研项目,以及一大批横向科研项目,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已在智能机器人技术、数字图像分析、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控制、智能计算及模式识别等方面形成自身的研究特色和优势,拥有一流的实验和计算研究条件。研究方向包括:智能系统理论与应用、图像分析及图像理解、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智能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等。
【学校校歌】
武汉工程大学之歌
长江之滨,楚风长庚,
孕育着科技精英。
武汉工大,学子长成,
春华秋实,在于勤耕耘。
团结、严谨,勤奋、求实,
一代校风育桃李;
博学、尚德,慎思、笃行,
英华遍地春。
神州大地,四化征程,
闪烁着人才群星。
武汉工大,薪火传承,
人才强国,我辈勇先行。
团结、严谨,勤奋、求实,
代代校风铸校魂;
志存高远,卓尔不群,
高峰永攀登。
【学校地址】
武昌校区:武汉市武昌区雄楚大道693号 邮编:430073
流芳校区:武汉市江夏区流芳大道特1号 邮编:430205
【市内乘车路线】
1.汉口火车站 -- 流芳校区:
(1)乘536路公交站至鲁巷站下,到民院路站转乘788路武汉工程大学下。
(2)乘715公交至曙光村下,转乘788到武汉工程大学下。
2.武昌火车站 -- 流芳校区:
乘538民院路站下,到民院路站转乘788到武汉工程大学下。
3.汉口 -- 流芳校区:
(新华路)汽车站:新生乘703至鲁巷站下,到民院路站转乘788到武汉工程大学下。
4.武昌 -- 流芳校区:
(付家坡)汽车站:新生乘538到民院路站下,到民院路转乘788到武汉工程大学下。.
详情见百度百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其他信息: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武书连主持的《2015中国大学评价》课题于2014年12月结稿。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发行了武书连撰写的《挑大学选专业--2015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一书。这是中国统计出版社连续第14年出版发行这部高考志愿填报参考书。 《挑大学选专业》系列丛书每年出版三部:《挑大学选专业-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挑大学选专业-考研择校指南》、《挑大学选专业-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独立学院版)》。 《2015中国大学评价》包括各大学综合实力、学科门类、本科专业、教师水平、教师效率、新生质量、毕业生质量等数十项指标的等级和排名,供考生和考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从多个角度观察大学、选择大学。 中国一流大学是中国的顶尖大学,代表中国大学最高学术水平。平时学习成绩优异,希望进入国内最好的大学接受最好的专业教育,将来成为中国社会的精英。可报考中国一流大学最好的专业。 本书作者提出的2015年中国一流大学的标准是:“在中国大学评价中,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大学:1、教师平均学术水平居全国大学前30名。2、教师绩效居全国大学前30名。3、本科毕业生质量居全国大学前30名”。此标准比上年略有下降,2014年度是上述3项指标的前25名。三项指标名次相加并升序排列,得分越低名次越高。 据此标准,2015年中国一流大学的数量为23所。 2015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共23所) 排名校名得分毕业生质量教师水平教师绩效省份1清华大学4211北京2北京大学8143北京3同济大学10622上海4浙江大学11 4 3 4 浙江 5复旦大学15555上海6山东大学15366山东7上海交通大学257711上海8南开大学279810天津9中国人民大学278118北京10中山大学42111417广东11北京师范大学3010137北京1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3121813北京13中国农业大学442699北京14天津大学46131716天津15华东理工大学48241014上海16东南大学48141618江苏17太原理工大学52181915山西18华南理工大学53191519广东19哈尔滨工业大学58152122黑龙江20武汉大学62162620湖北21华中科技大学73212923湖北22四川大学76252328四川23西安交通大学77203027陕西中国一流大学得分越低越好,得分相同按教师水平排名。 一、《2015中国大学评价》指标体系两个比较大的修改 对比往年,《2015中国大学评价》指标体系有两个比较大的修改。 1、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不再使用SCI、SSCI、A&HCI作为国际期刊论文的数据来源。2013、2014年,《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对全世界约40000种期刊重新筛选,原SCI、SSCI、A&HCI的12000多种期刊中,有5000种左右没有入选,有2000种左右非SCI、SSCI、A&HCI源期刊进入《中国大学评价》源期刊。 2、专利技术转让进入《中国大学评价》指标体系。此项指标限在国家专利局备案的专利技术转让。没有在国家专利局备案的专利技术转让因数据无法公开获得,不计入。 二、2015综合实力排名北大浙大清华蝉联三甲 1993年,在武书连发布的我国第一个具有综合意义的大学排行榜中,北京大学获得综合实力第1名。21年后的2014年,北京大学夺回综合实力冠军。2015年,北京大学以205.71分蝉联冠军,浙江大学以202.25分蝉联亚军,清华大学以195.90分蝉联季军。获得第4名到第10名的大学依次是:第4名上海交通大学、第5名复旦大学、第6名南京大学、第7名武汉大学、第8名四川大学、第9名中山大学、第10名山东大学。 浙江大学再次失去综合实力第1名的主要原因仍然是教师数量不断减少。在2012-2014中国大学前四名中,浙江大学教师数量已经少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2015中国大学评价》显示,浙江大学的师资总数又少于上海交通大学。 三、2015教师平均学术水平排名清华北大浙大列三甲 在2015中国大学教师平均学术水平排行榜上,清华大学以5.0736分获第1名,北京大学以4.8082分取第2名,浙江大学以4.6046分得第3名。获得第4名至第10名的大学依次是:第4名山东大学,第5名复旦大学,第6名太原理工大学,第7名上海交通大学,第8名南开大学,第9名中国农业大学,第10名华东理工大学。 四、2015教师教学科研效率排名清华浙大北大前三名 在武书连的2015中国大学教师教学科研效率排行榜上,清华大学以5.5108分获第1名,浙江大学以5.0019分得第2名,北京大学以4.6317分列第3名。获得第4名至第10名的大学依次是:第4名山东大学,第5名复旦大学,第6名清华大学,第7名北京师范大学,第8名中国人民大学,第9名中国农业大学,第10名南开大学。 五、2015中国各省市区大学教师水平和效率排名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居前四名 《挑大学选专业-2015高考志愿填报指南》首次公开了全国各省市区大学教师平均学术水平和教学科研效率排行榜。在本次省际教师的竞赛中,北京江苏山东浙江的高校教师获得该两项指标的前四名。 六、2015新生入学质量排名清华北大复旦蝉联前三名 在2015中国大学新生质量排行榜中,清华大学以不败的优势,继续获得第1名,北京大学列第2名,复旦大学第3名。获得第4名至第10名的大学依次是:第4名上海交通大学,第5名浙江大学,第6名太原理工大学,第7名中国人民大学,第8名山东大学,第9名同济大学,第10名外交学院。上述新生质量排名,前10名与上一年度完全相同。 七、2015本科毕业生质量排名北大清华山大列三甲 在《挑大学选专业—---2015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一书中,北京大学以3分夺得本科毕业生质量第1名,清华大学和山东大学同获3.5分,前者因教师平均学术水平高于后者,获得第2名,山东大学列第3名。获得第4名至第10名的大学依次是:第4名浙江大学,第5名复旦大学,第6名太原理工大学,第7名上海交通大学,第8名中国人民大学,第9名南开大学,第10名北京师范大学(得分相同按教师平均学术水平排序)。 八、专利技术转让排名华南理工浙江大学安徽理工获前三名 在本年度增加的专利技术转让指标原始得分中,华南理工大学获得第1名,浙江大学第2名,安徽理工大学第3名。获得第4名至第10名的大学依次是:第4名江南大学,第5名东华大学,第6名天津大学,第7名西安交通大学,第8名哈尔滨工业大学,第9名江苏大学,第10名上海交通大学。 九、筛选出23所中国一流大学中科大北大南大列前三名 2015年中国一流大学的数量为23所。北京大学(8分)、南京大学(10分)、浙江大学(11分)、清华大学(15分)、复旦大学(15分)、上海交通大学(25分)中国人民大学(27分)、南开大学(27分)、北京师范大学(30分)等23所学校依次入选。 2015年度23所中国一流大学,22是985工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是211工程大学。 十、遴选出37所研究型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前三名 在《挑大学选专业—2015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中,列出了2015年度中国研究型大学名单。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37所学校依次在列。 2015年研究型大学标准与上年相同,依然是:将全国所有大学的科研得分降序排列,并从大到小依次相加,至数量达到被评价大学总数的5%为止,各个被加大学是研究型大学。 37所研究型大学中,有33所985工程大学,4所211工程大学。4所211工程大学依次是:苏州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十一、浙江大学获自然科学总分第1名,北京大学获社会科学总分第1名 (1)在理学、工学、农学、医学4个学科门类组合的自然科学排名中,浙江大学第1名,清华大学第2名,上海交通大学第3名。 自然科学第1名:浙江大学 理学第1名:北京大学 工学第1名:清华大学 农学第1名:中国农业大学 医学第1名:上海交通大学 (2)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8个学科门类组合的社会科学排名中,北京大学第1名,中国人民大学第2名,复旦大学第3名。 社会科学第1名:北京大学 哲学第1名: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第1名: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第1名:中国人民大学 教育学第1名: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第1名:北京大学 历史学第1名:北京大学 管理学第1名:清华大学 艺术学第1名:中央音乐学院 十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本科专业排名第1名最多 《挑大学选专业--2015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对全国大学近300个本科专业进行了排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一如往年,继续以绝对优势领先本科专业第1名。在有4个或以上大学设置的专业中,北京大学获得29个本科专业第1名,清华大学获得23个本科专业第1名。 十三、《2015中国大学评价》更新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得分 由于主办方没有公开2011年举办的第12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获奖名单,因此上一年度本评价已经放弃更新该项指标。2014年,主办方公开了第13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名单。鉴于此,本评价将继续更新该项指标。“挑战杯”是极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大学生竞赛。自2010年起,列入《中国大学评价》的三级指标。客观连续公开是《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选择指标的入门标准。不过,如果竞赛结果不能公开,则无论多么重要,也会被放弃。虽然可以通过非公开渠道获得比赛结果,但是这有违《中国大学评价》全部使用公开数据的原则。 一个不能公开结果的比赛,不能作为《中国大学评价》的指标。希望主办方尽早公开2011年举办的第12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获奖名单。 十四、客观公正公开,《中国大学评价》已经连续22年全部使用公开数据 1993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包含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在内的大学排行榜:《中国大学评价—1991·研究与发展》,至今已经22年。22年来,《中国大学评价》的所有评价指标全部使用公开数据。任何机构和个人都可以按同样的数据采集方法和数学模型重复和检验《中国大学评价》的结果。《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一如既往地欢迎同行重复和检验。 十五、20所进入中国大学综合实力100强的非211工程大学名单及名次 2015年,有20所非211工程大学综合实力进入前100名。名单和名次见下表: 十六、各省市区进入2015中国大学综合实力100强的数量及平均名次 各省市区进入2015中国大学综合实力100强的数量及平均名次见下表。排名按数量排序,数量相同按平均名次升序排序。 (数据来源:武书连撰写、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的《挑大学选专业--2015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以上就是大学路整理的湖北高职院校发明专利排名 武连书大学排名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大学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