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央财政在高职教育发展上有引导盲区,比如教育部于2015年颁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简称“高职三年行动计划”)。“本科院校‘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投入巨大;然而,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创新发展则没有中央财政专项的引导,使得高职发展缺乏后劲。”“高职的现状可概括为:发展自信缺失,内涵尚需提升,经费投入不足,专项引导乏力。”
在近日于北京举行的《2017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度报告》)发布会上,上海教育科学院原副院长马树超教授直指高职创新发展的4大挑战。发布会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掌门人”集体呼吁央财专项的青睐:当前迫切需要借鉴本科“双一流”建设经验,设计并实施有效促进高职内涵发展的中央财政新专项,加大对高职教育的引导作用,提高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能力,推进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骨干专业的建设。
“中央财政专项绝不只是投入,更重要的是引导。”马树超认为高职掌门人的呼吁非常迫切,他认为,“后示范”高职发展过程中,中央财政专项调控和引导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力度减弱,让高职院校成为政策“盲区”的趋势日益明显。
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仅有18%的财政投入
“到2017年各地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不低于1.2万元。”这是2014年财政部和教育部颁发文件的明确要求。然而,3年过去,根据《年度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达标情况并不乐观,2016年全国990所独立设置的公办高职院校低于这一标准的超过60%,还有133所低于6000元,主要为地市级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其中主要由行业企业举办的74所高职院校甚至低于3000元。
根据教育部对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的统计,全国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10110亿元,其中普通高职高专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828亿元,仅占18%。“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没有半壁江山的财政投入,这是一个怪现象。”马树超说。
在高职生均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支出上,全国有28个省份呈增长趋势,但仍有3个省份有所下降,其中,湖南省在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下降。
同时,各地区在生均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上的较大差异也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北京、西藏之外,29个省份公办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低于9000元。
“高职生均财政拨款的不足,拨款水平差异很大,使高职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马树超在解读《年度报告》时说,落实生均财政拨款制度,保证各地区间经费投入的平衡,增加高职院校财政拨款是中央财政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央财对高职的投入没有持续性
目前,对全国所有高职的管理都下放到了地方政府与行业部门和企业,很容易形成“谁举办,谁投入,谁管理”的定势。
据马树超介绍,2004年以前,高职发展长期没有中央财政集中高强度的投入,到了2004年年初,中央财政确定大范围集中投入职业教育,包括实训基地建设。一下子集中投入10亿元,全国职教战线一片欢呼。
回忆起中央财政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历程,马树超颇有感慨,“2005年,国务院决定确定建1000所中等职业示范校和100所高职示范校,高职示范校2006年启动,中职1000所一直到2010年才启动。每个学校一个专业500万元重点专业建设,4个专业共2000万元中央财政投入,100所高职院校2006年的启动资金是20亿元。当时高职院校示范校就拿着这批种子资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亿元撬动了整个高职教育翻天覆地的发展。”现场多所示范性高职院校负责人表示,钱不是关键,然而它给了地方政府一个很强的信号:国家在重视高职发展;给了高职学校以信心:国家没有遗忘我们。
“高职教育界给点阳光就灿烂。”日照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冯新广谈到高职示范建设时激动异常,他说,中央财政在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一年的财政投入,比100多所高职院校3年的经费投入加起来都多,“让高职教育界羡慕嫉妒”。
“整个高职教育如果没有示范校建设,没有20亿元中央财政的投入,就没有高职教育的今天。所以中央财政的引导非常关键。”冯新广说。
以上就是大学路为大家带来的全国高职教育仅有18%的财政投入?高职院校亟须与普通高校“同等地位”!,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