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有近80公里的上海最东南角的海边区域临港,这里的中小学生能享受怎样的教育资源?他们有没有可能接触到目前正在风口始终不“下岗”的人工智能科技?他们的STEM课程怎么上?
日前,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走进上海临港地区的“儿童大学”发现,在这片连锁教育培训机构都很难找到的土地上,孩子们已经有机会接触人工智能科技了。
汽车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从最早的蒸汽驱动汽车,到现在可以实现自动刹车、自动避障、水陆两用的智能汽车,人类对汽车的研发经历着怎样曲折的过程,更加高效、智能的汽车到底是怎么来的,中学生有没有可能自己动手自制一辆电磁智能车?
在临港一中的课堂上,上海海事大学教授王天真侃侃而谈。她是海事大学智能车项目的负责人,也是临港地区“儿童大学”的发起人之一、志愿者之一。除了她本人,她还把自己实验室里的“高级货”带到了中学生的课堂上,把实验室的研究生、博士生也带了过来。
王天真的讲义,有PPT,有视频,还有现场实操动手环节。这样的课程,大多数时候,只会在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的专业课上看到。
“真心想为临港的孩子们做些什么。” 早在3年前,王天真就开始当起了志愿者,她当时邀请临港各所中小学校的学生到海事大学校园里上过机械设计课、工程设计课,到2020年,她还向临港地区的小朋友开放了成本高昂的实验课程。
上海海事大学等几所学校是最早一批响应政府号召搬去临港地区的高校,这些高校的老师很多都是举家迁往临港。但因为距离市中心实在太远,临港的教育资源始终跟不上趟,“连锁的英语、数学、科技类培训机构,都看不上我们这里一点点的生源,不愿意来开班”。
2007年搬到临港以来,王天真看着临港一点一点变得越来越现代、越高端,看着菜市场从原来的小地摊变成了干净整洁的生活社区。但这里的基础教育资源,却并未出现多大的转机——市区的好老师不愿意来,有些住惯市中心的老师想方设法辞职回城。
但王天真,是真心想改变这里。这里有全上海最大的人工湖滴水湖,有得天独厚面朝大海的优美环境,还有一大批搬迁过来的高校,除上海海事大学,还有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建桥学院等。
2015年,由上海海事大学发起,多所高校联合,在临港第一小学开办起了“儿童大学”。“儿童大学”最早在2002年由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德国图宾根大学创办,后来包括德国、瑞士、奥地利在内的5个欧洲国家倡议把这种模式推广开来。“儿童大学”的办学宗旨是,通过大学与中小学校的互访,引领孩子走入科学殿堂,提高孩子们学习知识的乐趣。
这一点,临港一中的校长陆英最有体会。通过“儿童大学”项目,这所原本地处偏远、总为STEM课程师资担忧的学校,有了高大上的物联网课程、3D打印课程、编程课程,“我们的学生由教师子女、外来人员子女组成,但大家都特别喜欢STEM课程。”
陆英告诉记者,一方面受制于教师编制,另一方面受制于教师专业性欠缺,学校的STEM可能现在主要依靠“儿童大学”成员单位来帮忙。
“带了大学生们设计的智能车模型过来,还带来了赛道,智能车真的可以绕开障碍,或者遇到障碍急停,大开眼界。”明珠临港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徐佳雯说,不仅学生们可以听大学教授讲课,STEM课程新聘来的专职老师也可以到周边大学接受课程培训,“老师见了世面,回来再教给孩子们。”
尽管不拿一分钱,但王天真和一群临港高校的老师,依然愿意每周定时、定点地往中小学校跑,她说,这是临港教师的“新常态”,“有孩子要学钢琴,就有会弹钢琴的大学老师在家里开班教他们;有喜欢手工的孩子,报不上手工班,就有海洋大学的老师妈妈自己带孩子们做。”
记者了解到,“儿童大学”的志愿者老师们,不仅给孩子们上课,还肩负着培训中小学教师的职责。“教师资质是个短板,我们的信息课老师,也不懂人工智能、智能汽车之类的,主要靠‘儿童大学’。”陆英说。
5月9日,上海临港管委会正式对外宣布,该地区将打造成为全国首个无人系统测试场景全覆盖地区、并启动示范区一期建设,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最全面的配套发展环境。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机等20多个项目都将在临港地区全面落地。临港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未来的临港,迫切需要一大批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人才。
儿童大学生有福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