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为幼苗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多部门着力净化农村教育环境
幼苗的健康成长,需要内外多方面因素。要让孩子远离手机游戏,避免上网成瘾,离不开良好的成长环境,也离不开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为此,我国相关部门多措并举,着力提升乡村义务教育质量,净化农村教育环境。
在安徽滁州来安县,有一支特殊的队伍时常在校园周边巡查。这160多位退休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是当地“扫黄打非”义务巡查监督的“五老”监督员。他们与各方力量一起,共同清除校园周边的“文化雾霾”,筑起“护苗”防火墙。
据了解,自2015年开始,“扫黄打非”部门开展“护苗”专项行动,集中进行中小学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环境专项整治,集中清查校园周边出版物及文化用品经营等场所,确保校园周边文化环境规范有序。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1月至8月,全国共查缴非法少儿有害出版物28.2万余件,其中在乡村地区开展整治查缴的涉及侵权盗版工具书、教材教辅等非法出版物2万余件。
针对农村地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不核对登记上网消费者有效身份证件和“黑网吧”等重点问题,文化和旅游部部署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密集开展执法检查,从重从快查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违规经营行为。
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是净化农村教育环境的重要方面。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才能让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
2020年,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增加到3067亿元,80%用于中西部农村和贫困地区。农村普通小学、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2020年分别达到1.14万元、1.55万元。全国范围内,2020年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下降幅度为10.1%、“超大班额”比例下降2.4%,相比2015年,全国大班额数量减少了25%,超大班额数量减少50%。
解决乡村教育短板,关键在教师。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从乡村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补充渠道、生活待遇、编制标准、职称评聘、交流轮岗、能力素质、荣誉制度等方面打出“组合拳”,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解决乡村教育薄弱问题。近年来,我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稳步提高,从2013年人均258元提升到2020年的322元,平均增幅达到了25%。
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也让孩子们在课后有了更多有益选择。操场上,彩带当空飞舞,篮球操、拉丁舞、机器人演示热闹非凡;活动室内,小戏迷唱念做打,泥塑、书法、石头画令人赞不绝口……这是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赤土店镇中心小学少年宫里的一幕。
正在持续推进的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吸引了孩子们积极参与,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课后活动的空间,更在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中央文明办、财政部、教育部实施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8年来,累计投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55亿多元,支持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16536所。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在清朗的环境中,快乐学习、快乐活动、快乐成长。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