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升入高三后,小梅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稳定,忽上忽下。月考成绩下来后,她最怕回到家父母询问各科成绩。爸爸每次都说她还不够努力,跟邻居家的孩子没法比;妈妈相对温和一点,虽然不像爸爸那么严厉,但是总会强调“只有考入理想大学未来才能有出路”。一想到父母其实都是关心自己,小梅就很自责,感觉什么都做不好,越来越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她慢慢陷入越着急越学不好的困境中。面对这种困境,父母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呢?
分析: 个体自信心的开发能积极地激发潜能。面对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越挫越勇,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强大内因。所以自信心对学习和生活都非常重要。如果高三生因几次考试不理想失去自信,且父母没能及时帮助孩子走出困境,这将严重影响学习积极性。
自信心的成因有很多,和父母的关系、和原生家庭其他人的关系甚至和老师的关系等,都会对一个人是否自信产生深刻影响。而父母不自信也会直接导致孩子不自信:例如有的表现在对子女的高要求上、更有甚者在孩子备考期间兴师动众,忙前忙后,把孩子弄得非常紧张,这些都是不自信的表现。很多父母存在着对高考的理解较为片面,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对孩子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想让考生自信满满,父母首先要转变心态。
支招: 父母先自信
如果父母平时是自信、积极的人,孩子往往也会比较自信,面对挫折时也能积极归因;如果父母平时就比较消极,比孩子更容易焦虑和紧张,又怎么能给孩子自信呢?高三这一年可以试着成为孩子的榜样,让全家都自信起来。要学会关注自己、欣赏自己,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把生活中遇到的事情都用肯定和积极的语言描述出来。看到父母积极,孩子又怎会消极下去呢?
尊重孩子现状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想让孩子卸下包袱,父母要做好榜样。首先要转换思路:高考只是人生一阶段的总结,并不能直接决定孩子未来成就。“过度关注”及“过度期待”会直接影响和感染孩子。同时,孩子时时被父母陪伴,不仅会觉得没有一点自由空间,心理也会变得非常脆弱,从而害怕失败,担心自己对不起父母的爱。一旦考生学习成绩不好或者考试失利,将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父母要平静地对待高考这件事,不要特意更改原来的生活节奏,营造一个良好而宽松的生活与学习氛围。
同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学习基础、知识水平和应对能力等。因此,父母不该低估或高估孩子的实际能力,或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孩子并不属于父母,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和未来,父母不能强行把孩子与自己的愿望捆绑在一起。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激励和认可,都希望在高考时考一个好成绩向所有爱自己的人汇报。所以,不要用太多不切实际的梦想在无形中给孩子施加压力。
相比培养孩子能力而言,更多父母都过高地关注孩子的成绩。成绩可以排名,而能力的强弱只有孩子长大后才会逐步显现出来。所以,从小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比学习海量的知识更为重要,比如创造力、想象力、思考方式等。父母要开阔视野,用心观察,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尤其在考试失利时,孩子更需要父母的肯定。所以每当孩子需要鼓励时,父母一定要抓住契机,鼓励和肯定孩子的努力,和孩子一起理性分析丢分原因。当然,如果孩子对考试失利一贯是种无所谓的态度,则要想办法唤起他对学业的重视。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教师 谢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