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期来,人们在教育教学中往往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忽视学习情感、学习习惯的培养。
大学路中小学一对一个性化辅导 教育培训高端品牌
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期来,人们在教育教学中往往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忽视学习情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家长总希望孩子多获得一些知识,但往往只顾孩子学到多少,不顾孩子怎样学习,逐渐使不少孩子因为学习任务过重、认知训练过多而从小就产生厌学情绪。也就是说把思维固定在传统的单一的正确结论上,如果学生仅仅只有习惯而不培养良好的习惯,是不可能成为创造性的人才。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多提问,多想问题的习惯
要从改变已有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地位,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切实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要激发学生发出疑问,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其次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和安排要有弹性,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和接受能力,难易适当,还要让学生有时间去考虑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运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地掌握知识。
(二)诱发创造兴趣,启发创造想象,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得以发挥。创造兴趣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和发展有启动、导向功能,因此,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所谓想象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尤其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注重挖掘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学生学会“节外生枝”。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心理定势的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作用,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三)创设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教师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自身的思维也应具有创造性,并以创造者的身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创造性氛围,为学生提供敢想善思的创造性良好情境。其次,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根本。比如,对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通过鼓励使出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出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要学生“敢问”,关键在于教师要爱护扶持他们的热情,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要努力做到认真善意的对待,绝不因为学生提出了没有意义不好回答的问题而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程颐说“学者先会疑。”张载也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教学中,应把学生的质疑,提问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总之,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教育创新的必要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有待于我们不断深入细致地探索与研究,启发教育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造。我们要辩证贯穿整个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思维内容和思维成果更全面、更深刻和更具有洞察力,也才能有可能真正实现创造性突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