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盲目攀比、从众选报过高
其中一种情况是,有的考生容易“跟着感觉走”,听说哪所学校好,哪个专业“热”,就跟着填。有的考生见别人填的学校层次高,感到自己填低了没面子,也就跟着“摸高”。有的考生对自己的实力和长处估计不准、不足,缺乏信心,简单地填报低层次学校,结果又往往导致“高分低就”。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估测不准,选报了力所不及的志愿。如一位普通中学的理科考生,仅凭一次摸底成绩考了570分,就贸然在第一志愿填上了北京大学。而他的高考实际却只有540分左右,后果不用说了。又如有些成绩中等的学生,单科成绩又不冒尖,却一味追求名牌大学、“热门”专业或地处繁华都市的院校,完全忽视了填报志愿时的“我选学校”与录取时的“学校选我”的关系。如此,其结果不是落榜,就是降低了录取批次,使自己后悔不及。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