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教育 > 志愿填报

别等后悔才着急:结合兴趣报专业才明智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6日 10:35
高考是一个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役。面对高考,考生总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时候开始报名?高考体检对报考专业有什么影响?什么时候填报志愿?怎么填报志愿?等等,为了帮助考生解惑,大学路整理了别等后悔才着急:结合兴趣报专业才明智相关信息,供考生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导语 :湖北俩“学霸”邹英杰和王琛琪,因入学后所学专业并非自己兴趣所在,分别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退学,复读后再考入北大的消息引发不少讨论。

有人感慨,为了理想的专业果断放弃不喜欢的方向,哪怕是承担重考失败的风险,当点赞。可也有人评价,“学霸”退学重考事件已非第一次发生,事件背后折射的是现行高考录取体系下,考生“志愿满意率”不高、考生填报志愿时盲目、不够审慎的现状。复读重考,其实是对考生宝贵时光及高校教学资源的浪费。

如何提高考生填报志愿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一方面,需要在报考志愿之前,鼓励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学科潜质所在。另一方面,要在录取环节以及之后的课程设置、转专业限制等人才培养环节做出更多努力。

考生:对专业和自己兴趣所在不够了解

高校:减少专业数量,实施大类招生


邹英杰被清华大学录取时,选择了精密仪器的相关专业。开始接触专业课后,他发现所学与自己的兴趣相差很远。去年3月,实在坚持不住的他向学校提出了退学申请。

“一部分考生填报专业时很盲目,被所谓热门专业、就业率高的专业所吸引和裹挟,还有一部分考生,尤其是高分考生,‘待分而沽’,不是认真思考自己的兴趣和志向,而是考虑‘这样的分数上哪个专业才值’,这都是不科学、不理性的。”采访中,不少高校招生负责人这样反映。高考信息每年都在变化,考生要把自身兴趣和高考政策结合起来,才能更加合理的报考志愿。

引导考生理性填报专业,不仅需要考生尽早明确自身兴趣所长和学科潜质,也需要高校在招生和选拔机制上做出更大胆的创新。为此,在近些年来探索的基础上,不少高校今年全校推广大类招生和培养。

类似的困惑其实曾困扰过许多考生:高考之前,一直为了高考而努力,对于自己的兴趣特长只有一个朦胧的认知,对高校名目众多、又有着明确细分的专业了解也不够充分,填报一个真正感兴趣又适合自己的专业很困难。

以清华大学为例,2021年,机械工程学院下属的4个专业:机械工程(含机械工程实验班)、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及能源与动力工程,合并为机械大类,统一进行招生工作。学生入学后第一年不分专业,进行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大二才分流到各个专业。

“机械学科是清华的传统优势学科,也是‘招生大户’,每年招收学生400多人,施行大类招生,对清华现行的教学培养方案、学生工作管理等工作都是巨大的挑战,也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多大类招生工作起到了引领作用。”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震介绍。

之所以“实施大类招生和培养,就是打通相关学科内各专业低年级课程设置、加强专业认知教育,让学生对专业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便于学生在大类分流和跨大类转专业时理性选择专业。”北京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史贞军介绍。

考生:发现所选专业并非自己的真爱

高校:可以转专业,提供辅修、双学位


浙江大学温州招生组举办的志愿填报现场,许多考生和家长们都会问:“学生进入高校后,如果发现专业不适合能换吗?”

“可申请转专业。学校在资源许可的情况下,将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专业选择需求。”浙江大学本科生招生处处长王东介绍,2021年开始,浙大将提供3次转专业的机会:入学时、一学期一学年后、三年级之内。浙江大学除10%的专业外,其余专业全部有空位。学生想去最热门的专业不一定能成功,但不想学哪门专业可以保证不去。

武汉大学也不例外,学生入学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可以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申请转专业。

除了转专业外,学生还能通过辅修等方式找到另外的可能。在浙大,辅修、双专业、双学位、交叉学科辅修等项目已经覆盖全校大部分专业。在武大,除了医学专业外,所有专业均提供辅修和双学位培养方案。同时,扩大任意选修课,取消指定选修课,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招生简章引起很高关注,原因是考进元培学院的学生入学后可以有两个方向的专业选择:一个是在整合科学专业,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专业,古生物专业,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等元培学院开设的专业中选择,另一个是可在全校各院系开设的所有专业中自由选择。学生在对北大的学科状况、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有进一步了解后,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志趣在全校范围自主选择专业。

随着社会发展,复合类学科背景人才需求日渐旺盛,加之对于“大学究竟该培养怎样的人,是掌握某项技能的专业人才,还是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具有创新能力的通才”的反思,如今,关于通识教育、交叉培养的理念已经越来越为高校所接受。

当然,自由转专业在未来或许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阻力。有高校负责人分析,随着未来部分省份探索取消录取批次和按照专业(类)或科目分组投档录取,同一学校各专业间生源结构、学科基础和录取分数差异化将更加明显,有可能会出现同一所大学内,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分数悬殊的情形。“如果不同专业的考生进入大学后,分数相差悬殊,是否还能自由转专业?如果还可以,是否会成为新的投机与寻租空间?”

考生:如何为职业生涯打基础

高校:培养学生对未知的兴趣


一流大学首先需要培养一流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又与招生密不可分。因此,从招生环节开始,高校就要认真思考该如何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大学生活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一生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而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职业是这个任务的重中之重。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大都是那些对自己的工作和职业充满热情的人。所以,学校需要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思考空间:什么才是你最感兴趣的?什么才是你最擅长的?什么才是未来对于你最有前途的?”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院长鄂维南说,“衡量一个学生的学业是否成功,不仅在于他懂得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怎样面对他所不懂的。而后者不仅在于学会一门课、读懂一本书的能力,更在于是否善于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寻找出所需要的东西。要培养这种能力,最根本的是让学生从被动地服从详尽的教学计划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去主动地寻求他们所感兴趣的知识。”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北京大学进行了元培学院人才培养的探索,强调通识教育,打破专业藩篱。清华大学今年也开创了新雅书院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通专融合、学科交叉为导向,探索“文理、古今、中外会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不满足单一学科培养并具有较大综合发展潜力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文理通识教育和富有弹性的、跨学科的专业教育。

当然,这样的培养目标需要高校在招生与人才培养两个环节上贯通发力,缺一不可。“以往,院系都是被动接收学生,导致选才与育人两个环节存在不同程度脱节,考生的性格爱好、背景知识等个性化特征是否适合该专业无从得知,在未来的招生中需要逐步让院系成为招生的‘甲方’”,刘震认为,“这就要求高校从学科和专业层面上积极探讨招生选才与教育培养的衔接问题,在招生环节中引入院系意见,共同厘清选才标准和教育目标”。 别等后悔才着急:结合兴趣报专业才明智

以上就是大学路为大家带来的别等后悔才着急:结合兴趣报专业才明智,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专业

95%的人继续看了

全面禁止课外辅导机构?别误解了,要整顿的是这类培训班

全面禁止课外辅导机构?别误解了,要整顿的是这类培训班

现在的家长压力普遍很大,在升学的压力下不得不把孩子送去各类的辅导机构。为此,有家长呼吁:要全面禁止课外辅导机构,再也不能让培训机构误导我们的孩子。但我认为,全面禁止课外辅导机构治标不治本。教育焦虑的

课外辅导真的能提高孩子高考成绩吗?

课外辅导真的能提高孩子高考成绩吗?

课外报班,每个家长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家孩子数学不行,是不是得补补啊?”又或是“别的孩子都报辅导班了,咱家一定要报!”别人的孩子上过辅导班吗?辅导班对孩子学习有帮助吗?为什么给孩子报辅导班呢?…

​中国父母在子女课外辅导上花了多少钱

​中国父母在子女课外辅导上花了多少钱

课外辅导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课外学习活动,也是一种组织化的校外活动形式。特别是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系统往往倾向于为学生提供均质化的学习资源,以保障教育公平。本文对课外辅导的讨论,涵盖了两大类课外学

全面禁止课外辅导机构,你支持吗?

全面禁止课外辅导机构,你支持吗?

有人说,校外培训机构是校内教育的完善和补充,然而也造成学生更多的学习压力和家长们的经济负担。社会上一直有各种呼声,甚至很多人认为应该全面禁止校外培训机构,减轻学生的压力和家长的负担。针对这个问题,小

深度解读:课外辅导1对1,在线课,小班课,大班课,家长该如何选择?

深度解读:课外辅导1对1,在线课,小班课,大班课,家长该如何选择?

其实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家长由于大部分只有一个孩子,经验非常有限,也不做教育方面的研究,所以很多时候,两眼一蒙黑,全靠教育机构的咨询师忽悠,殊不知大型机构的咨询师99%以上都是学历非常低的专科生,甚至是

我们为什么选择课外辅导?

我们为什么选择课外辅导?

教育培训行业,在我的认知里是从2010年1月29日开始的。那时我刚刚进入新东方天津学校。面试、试讲、准备工作。一切都是崭新的。从业经历不必说,之前都讲过。只是从那时起,进入了一个领域,开始一份工作,挣钱不多

小升初没考好,我的人生好像完蛋了

小升初没考好,我的人生好像完蛋了

打开大学录取通知书,是高考考生们梦想成真的瞬间。同样的,在大洋彼岸的小岛国新加坡,每一年也有一群又一群满怀希望的考生走进考场。如今新加坡已经是重要的商业、金融和文化中心,这个国家拥有着世界上最好的教

小升初重塑了我的灵魂,还有肉体

小升初重塑了我的灵魂,还有肉体

不经历一次小升初,我还以为九年义务教育没我啥事。小升初让我明白,家长需要经历的最严峻的义务可能来了,不过这也是合乎因果的——孩子不是你们两口子图一时之快非要生出来的吗,你们不义务谁义务?经历过小升初

小升初数学17条法则,做题一定会用到!

小升初数学17条法则,做题一定会用到!

有很多家长们反应说,不知道为什么孩子对一些数学法则总是张冠李戴很是让人头疼,总是感觉是因为太调皮,所以瞎改着玩。今天,课外辅导老师特意整理了小学数学27法则,供家长们参阅。一、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小升初最重要的能力,现在开始准备一点也不晚!

小升初最重要的能力,现在开始准备一点也不晚!

今日寄语"让孩子爱上阅读,必将成为你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资"——毕淑敏前段时间看过一段话写的非常好,分享给大家。如果你没时间陪孩子,请让他阅读,书会陪他,一个人在寂寞的时候懂得去看书,就不会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