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已经给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必将为世界带来巨大变革,未来世界建设需要掌握多领域知识、能够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具有时代担当的工程人才,这是当前世界高等工程教育的一大命题。4月25日,天津大学在深圳中美新工科教育研讨会上正式发布“天津大学新工科建设方案”,是对这一世界命题的重要回应。
天津大学新工科建设方案简称为“天大方案”,其英文名称为Coherent-Collaborative-Interdisciplinary-Innovation(CCII),该方案以立德树人统领培养全过程,建设开放和跨界融合的中国特色新文理教育与多学科交叉工程教育,形成高度关联、贯通融合、持续创新的新工科教育体系。
“天大方案”重构了工程人才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机制,整个课程体系由项目与课程形成“课程元”,各“课程元”以课程内项目、课程组项目、多学科团队项目、科研实践项目和毕业设计研发项目“三类五种项目”为主链形成一个紧密关联的整体,更加强调“学以致用”,强调学生的创造和创业,强调毕业生支撑新兴产业,创造产业新领域。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天大方案”设计了多学科联合、多方参与的开放式培养平台,在这一平台上推进“产学-校企融合”“多学科交叉融合”“国内-国际培养融合”“教-研-学融合”,将学校科研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创客空间和创新创业孵化器形成一个整体链条,并与书院制和导师组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品格、思维、能力和知识。为保障方案的落实,“天大方案”中专门针对全周期、全方位、全角度学生评价,更加强调学生责任担当、更加强调学生思维和能力、更加强调工程创新创业,更加强调毕业生职业成就,也对学校提出综合改革的要求。目前天津大学已经着手设计、建设多个校级新工科人才培养引导性平台: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平台、未来健康医疗平台、未来智慧化工与绿色能源平台、未来建成环境与建筑等,依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工科专业的转型升级。
据悉,绝大多数工科高校都是以院系办专业,虽然有些大学的院系具有宽泛的学科领域(比如MIT机械工程系包括十多个一级学科),但是做到跨系、跨学院、多学科培养学生还只是一个愿望,没有成熟的成功经验和可复制的模板,此次在全国率先发布新工科建设方案,将对新工科建设提供一种新范式。
未来,天津大学将以探索多学科跨界整合、多学院参与合作、校内外、国内外开放办学的新工科平台建设,并力争在未来3年持续扩大覆盖面与建设规模,全面推动学校平台建设和新工科方案的实施,创造新工科建设“天大模式”,为世界新工科建设提供“天大经验”。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新工科教育中心主任、机械学院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顾佩华,校长助理、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筹备办公室主任肖松山,求是学部党委书记单小麟,教务处副处长原续波,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胡晓东参加了发布会。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以及深圳特区报等当地主流媒体共20余家参加了发布会。发布会由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贾启君主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