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教育 >

面向新高考,创新人才培养如何发力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4日 05:20

◆学校应将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作为教师培训的核心,让教师意识到新高考对自己的影响,在提高学生能力和素养上下功夫。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人的全面发展一定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的多样化选择,大中衔接为学生提供了高选择性的培养方案,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适合的路径去发展。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最难的在于从“应试教育”到“自主创新”思维的转变。

日前,由北京市教委制定的《北京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发布,北京成为继浙江、上海后,第二批开展试点的地区。在不少人看来,北京方案是上海、浙江等省份综合改革试点的延续,承继了试点的思路,总结和汲取了试点的经验。比如,合理引导学生选择分科,避免考生策略性选科目;等级性考试每学年组织1次,安排在每年的6月,避免使学生提前面对高考压力;2021年起,市属高校探索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招生等。

自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始终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考试,而“让学生考到适合自己的学校,让高校招到想招的学生”一直是高考改革的目标。

2021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序幕。“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新模式,意在推动教育从“选分”到“选人”“育人”的转变。

新高考背景下,怎样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大中衔接、贯通培养的实施路径有哪些?综合素质评价逐渐推开,如何推动学生知识向能力转化?

走班制面临的短板该如何解决?

盘活存量、提升教师素养是关键


新考高改革启动后,聚焦培养自主选择能力,以“3+3”为核心的新高考模式,要求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运作模式要适应学生个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走班制成为必然选择。然而,新变化、新情况也对普通高中师资、管理等方面提出挑战。

2021年山东加入新高考改革试点省份,但早在2019年山东新课改时,已在非高考科目进行了选课走班的探索。

“与过去相比,范围扩大了,难度也增加了。”山东省实验中学教务处副主任于永水介绍,目前山东是“3+3”共20种组合,为了充分摸清学生的偏好,从2021年底至今共进行了3次模拟选择,结果很有参考性:东校区739个学生,20种选择都有,最多的组合是“物理+化学+地理”,有130人;而最少的是“政治+历史+地理”,只有11人。

“过去硬性捆绑的文科反而选的人最少,而从选择最多的组合来看,现在的孩子明显倾向于理科。”于永水说,这也反映出新高考“以生为本”,对孩子个性、兴趣的尊重。

浙江省2021年实施新高考后,“7选3”和英语每年两考,变一考定终身为多项选择。“过去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在给学生设置了更多路径,有了更多的机会。”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校长蔡小雄说,选课走班之后学生也“有几分欣喜”,同桌多了,交际范围广了,受约束少了,班级里没有了排名,压力小了……

“从因材施教的角度来说,选课走班是趋势。”苏州第十中学副校长张金说,我们不能以同样的方式、进度要求所有的孩子,而是应该把具备相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集中在一起,从这个角度上说,不仅要分,而且要分层分类分项,真正实现“一生一课表”“一生一师”。

目前,走班制一般分为大走班、中走班和小走班。“大走班是分层分类分项,语数外分层,‘7选3’分类,非高考科目分项。但在当前的师资配备、空间资源和课程设置下,大走班实施难度大,大多数学校是中走班,即语数外不走班,其他科目走班;而小走班则是指捆绑式教学。”蔡小雄说。

在他看来,走班制对学校挑战最大的是师资数量和结构性短缺不足,教师潮汐现象突出。以浙江为例,每年4月“7选3”考完之后,7科教师就可以休息,而语数外教师的工作量陡然加大。再者学生选课偏好差距大,教师的忙闲程度差距大。

“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现实是学校先行,在过程中解决问题。”蔡小雄说,师资从哪里补充,教师培训如何开展,如何平衡教师工作量之间的差距、开展教师评价等,都需要学校自己摸索。

作为国培计划专家,北京市特级教师陈维贤认为,相较于扩大增量,盘活现有教师资源更重要,而大多数学校做得并不好。

“新高考的变化不仅是招录方式的变化,更是教育教学内涵的变化,但很多教师还是只关注知识没有关注能力,学校还是以迎接考试为主,没有看到新高考带来的课程、教学、学习方式的变革。”陈维贤认为,学校应将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作为教师培训的核心,让教师意识到新高考对自己的影响,在提高学生能力和素养上下功夫。

“走班制最难实现的是让学生选老师。”蔡小雄说,一个年级总有老师极受学生欢迎,但也总有一两个老师不受学生待见,这场改革最难的就是没办法让学生选老师,如果实现了学生可选老师,教育将是另一片蓝天。

事实上,选课走班不仅涉及了空间问题、师资问题,还关系学生怎么分类、选什么课的问题。兴趣与考试成绩,优势特长与大学需求,专业与职业之间并不完全对接。

“学生选什么课直接关涉未来的职业生涯,而学生怎么选,则与我们的职业生涯教育密切相关。一是要指导学生选专业,二是告诉学生大学对专业的要求。”张金认为,只有学生“知道职业—体验职业—了解大学需求—结合自身优势”才是选课的基础,否则每一次转专业,甚至就业与专业无关,都是对大学培养的浪费。

“现在的选课走班,学生从高一到高三很不稳定,特别容易改变主意,更换科目。”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科研室副主任曾德琨说,学生没有体会到学科魅力时,往往是按分数高低选,对学生长远发展不利,因而要把职业规划往前提。

对此,复旦附中采取“家长引领+大学老师讲授专业基础课”的方式,把职业规划引进课堂。从高一开始,每学期会邀请几十位各行各业的家长走进课堂,让学生了解职业;此外,从2021年起,与复旦大学合开30门微课,邀请大学教授对核物理、生物医学等开展通识教育,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趋势。

“从今年来看,效果不错。2021年学校300多名毕业生,有十分之一报考了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的医学院。”在曾德琨看来,家长的亲身经历和医学院教授的讲座,点燃了学生学医、从医的热情。

在浙江省衢州二中生涯指导中心主任周旭荣看来,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关涉学生选什么专业、去哪所高校,更关涉学生长远发展。

“生涯规划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而不是一群学生。”周旭荣介绍,衢州二中将生涯规划做细,充分利用大数据,“点对点”地为学生提供指导。

衢州二中通过收集发布“衢州二中毕业生录取去向”“衢州二中毕业生的高校毕业去向”等数据,让学生了解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收集、分析毕业生流入较多的50所高校,建立资料库;对每个年级进行“最关心的十个问题”和“家长最关心的十个问题”问卷调查,了解学生需求;根据学生申请情况,2021年送出3批290多人到浙江大学实地考察,18人到武汉大学,12人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面对农业类院校“乏人问津”的情况,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4所高校举办专场推介,500多人次参与。

“生涯规划是新高考改革后高中面临的新情况,面临着专职教师不足,课业负担重,课程开发、植入难等问题,目前高中主要是盘活现有资源,要进一步做到实处、看到效果,还在摸索中。”周旭荣说。 面向新高考,创新人才培养如何发力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95%的人继续看了

新鲜出炉!2019年高考真题解析+首席教学官谈新高考

新鲜出炉!2019年高考真题解析+首席教学官谈新高考

课程内容ø究竟何为新高考改革?ø究竟什么是课程标准?ø究竟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ø究竟如何推进全国卷?ø新的命题导向是什么?ø新高考改革下如何计分?ø如何区分新高考改革下的合格考、等级考?ø新高考改革

新高考改革3+1+2模式成主流! 如何选科/选专业/选学校?

新高考改革3+1+2模式成主流! 如何选科/选专业/选学校?

2月26日,教育部正式发文,确定了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正式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实行新高考改革了,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这8个省市目前已有多所高中让学生进

江苏新高考方案,选修历史的人数会大幅下降吗?

江苏新高考方案,选修历史的人数会大幅下降吗?

第三批启动新高考模式的省份,已经进入了选科的阶段,在第三批新高考中主要分为3+3模式和3+1+2模式,大部分省份都是采用3+1+2模式,江苏省也是这样,采用3+1+2模式就意味着要在历史和物理这两门科目中二选一,由于

新高考选科必须参考的六大因素,大家知道吗?

新高考选科必须参考的六大因素,大家知道吗?

随着第三批试点地区的江苏、广东等8个省市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必须直面新高考的选科难题。由于缺乏经验,很多学生和家长不知该如何决策。其实,新高考选科只要能够正确认知自我(通过生涯测评

新高考“弃物理”成趋势,物理未来的发展会怎样?

新高考“弃物理”成趋势,物理未来的发展会怎样?

高考,一直是社会大众非常关注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高考政策的改革不断改革,从最初的裸分高考被质疑耽误特殊才能的人才,到加分政策被质疑有违公平公正,再到新高考的“弃物理”趋势,更是让人们对于高考产生了更

新高考改革下,英语一考130+、等级考冲A+方法!(附学科礼包)_

新高考改革下,英语一考130+、等级考冲A+方法!(附学科礼包)_

 英语一考在即,对于高一高二来说,今年一考考了什么?了解学科考情,科学提分是不容小觑的压力,统计了近2年英语高考大数据,我们发现:  1、英语平均在95分左右徘徊,分值不高;2、考生最高可达145分,英语成

搞定英语新高考,别的家长都在问这些。。。

搞定英语新高考,别的家长都在问这些。。。

热门Q&A1政策解答问:你好,今年据说英语必须考120以上才可以报考211,这是真的吗?答:没有这个规定。谣言!但每门功课120分考211大学也是有些玄的。。。想考211大学的话,英语建议在130左右,整体分数会比较稳妥。 

新高考仅三成考生选考物理,弃物理成趋势,物理到底要不要选

新高考仅三成考生选考物理,弃物理成趋势,物理到底要不要选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是文理分科高考时代,理科生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今高考改革,“3+3”新高考方案公布,必考科目为语、数、外,考生可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科目中

2020福建将出台新高考方案,厦门将曾两万个学位

2020福建将出台新高考方案,厦门将曾两万个学位

这是1日在福州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传出的消息。据介绍,今年我省将公布《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研究制定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加快推进高职分类考试改革。而为了配合改革,将进行普通高中学生综

江苏新高考方案公布:2020年开始启用

江苏新高考方案公布:2020年开始启用

今日关于江苏新高考方案引起了广大家长的关注,高考改革变化有哪些,考生需要注意什么,专注教育小编了解到,主要变化有以下五点:变化一:新方案从2020年高一新生开始启用解读:根据教育部要求,江苏省新一轮高考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