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段,在这个阶段,孩子不仅在身体上快速成长,心理上也有巨大的变化: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脾气性格渐渐稳定……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以下六个“雷区”,一定要注意。
一 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曾有一家青少年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青少年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父母以为孩子还小,夫妻间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对小孩子是无所谓的。其实,孩子那一双双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们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记录下来了。
有些家庭,夫妻间争吵不休,满嘴粗话,甚至动手动脚,家庭气氛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压力;
有些父母,长期感情不合,在家里寡言少语,在这种气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压抑,时间久了势必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会使孩子变得冷漠、孤独、执拗、粗野。
因此,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是每一位父母应该谨记的。
二 对他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
它会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三 不欢迎他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
但是,适度给孩子一些提醒也是必要的,如果发现孩子的朋友身上有一些不良行径,一定要及时将这些信息告知孩子,但要把决定权留给他们,不要强行干涉。
四 忽视他的优点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是,在我们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不如别人的孩子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源自于父母们望子成龙的心态。但是,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孩子也是一样。父母由于天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眼中看到的似乎总是孩子的缺点,而忽视了他们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五 过分强调自己的权威
过分强调家长权威和等级,将关上亲子交流的大门。在现代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时,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有的已经不适合和孩子的良性互动。例如,家长如果一味强调权威和等级,不能与孩子平等交流,孩子就可能淤积很多问题。
一个好的引导者,一定不是把自己放在绝对无误的权威的位置上,对孩子指手画脚的人,不是直接替孩子去做决定的人,而是努力去体谅孩子成长的艰难,理解他心中的障碍,必要时允许他“不乖”“不正常”,了解他出于什么理由去破坏规则,也同样给他时间去建立规则。曾经以为,只有批判才能改变现状。而如今,更相信温柔的力量。教育孩子,可以打骂、指责来逼他改变,也可以理解共情、以身作则来影响他。但温柔绝不是溺爱放纵,而是一种踏实的耐心和信任,是不以善小而不为,是水滴石穿,身体力行。
六 当众指责他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或者,有时家长只是为了“客气客气”,用批评自己的孩子来表现“谦虚”,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孩子的短处,无形中,会让他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则很难养出内心阳光、积极的孩子。
为父母,教给孩子比知识更重要的,应该是健全的人格修养,是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的能力,是跌倒了再爬起的勇气,是慢慢长大的欢喜......这才是父母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