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学路小编为大家带来了211院校招收人数排名 2020年985211录取总人数,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
2022年985、211招生人数
其他信息:
1、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是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被誉为“南方之强”。
学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福建省和厦门市重点共建,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20所学位自主审核高校
2、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坐落于北京市学府林立的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校园环境典雅,古朴幽美,人文氛围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由北京市、国家民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学校1978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也是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之一。
3、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简称“矿大”,坐落于有“五省通衢”之称的江苏省徐州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211工程”、“985平台”、“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世界能源大学联盟成员,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实施高校。
4、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简称中央财大、中财大、中财、央财,英文简称CUFE,位于中国首都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为主体,文学、哲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列入国家“211工程”和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5、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Nankai University,NKU),简称“南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首批2011计划、1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科门类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等,是“学府北辰”之一。
985、211是我国的知名学府,很多学生挤破脑袋都想考进去,但是这些大学的录取名额却是有限的,所以985、211大学的录取率就成为很多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事情。录取率高就说明进入该校的几率越大,志愿填报时如果分数差不多就可以放心大胆的选择了,录取率低的话暂时就不要考虑了,除非孩子的学习成绩非常好。
2017年全国各省市985工程大学录取率排行榜
从上面的数据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安徽、河南、贵州、陕西、广东等省份的985大学录取率是相对较低的。而天津、上海、北京、吉林以及青海等省份的985录取率是相对高的。
细究个中缘由,我们不难发现河南是人口大省,人口基数比较庞大,自然就会拉低录取率。
但是关于985大学在天津的录取率为何高却有很大的疑问,按理说北京、上海等地方985高校多,录取率说什么也在天津之上呀,为何偏偏不如天津呢?据一份来自青塔的数据分析得知:按原公布的招生计划,今年清华大学在津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89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57分。由于天津考生生源质量较好,最终清华将理科686分、文科653分以上首选清华的考生全部录取。连同提前批次录取的定向生以及自主选拔考生等,清华今年录取的天津考生达76人,是原招生计划的2.3倍。
2017年全国各省市211工程大学录取率排行榜
从以上数据分析得出:211大学录取率相对较低的五个省份是广东、甘肃、安徽、河南和浙江;而录取率相对较高的五个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西藏、天津和青海。
广东、安徽、河南,除了甘肃和浙江以外,全是考生大省,但是211资源却相对比较匮乏,所以录取率就比较低。至于甘肃和浙江则是因为211大学比较少,所以录取率也不高。
北京、上海本身就是211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再加上本身高考人数在全省排名比较靠后,本地高校对本地 生源会有一定的倾斜,所以录取率自然就高,西藏、青海211升学率高和报考人数、国家政策、民族生政策倾斜有关。尤其是这俩省连续5年占据高考人数最少的省份,分母很小,比例上就会稍显大一些。
从以上数据分析得知:2017年参加自命题的一共有6个省市,其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985还是211大学的录取率,北京都排在第一位。
从以上数据分析得知:2017年四川、云南、广西以及贵州采用的都是全国三卷,其中985大学录取率最高的是四川省,录取率最低的是贵州省,211大学录取率最高的是四川省,最低的是云南省。
从以上数据分析得出:湖南、江西、安徽、广东、河北、湖北、河南、山西以及福建都采用的是全国一卷,其中985大学录取率最高的是湖北省,录取率最低的是安徽省;211大学录取率最高的是江西省,;录取率最低的是广东省。
从以上数据分析得出:吉林、重庆、辽宁。内蒙古、甘肃、黑龙江、山西、宁夏、新疆、西藏以及青海都采用的是全国二卷,其中985大学录取率最高的是吉林省,录取率最低的是甘肃省;211大学录取率最高的是西藏,录取率最低的是甘肃省。
以下是985和211高校名单
2020年985211录取总人数
2、全国211大学共计112所,当然也有115所及116所的说法,主要是有几个学校,有分校区。2020年各211校招收的本科新生人数在56万左右,录取率为5.2%左右。
3、全国双一流高校及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计137所,2020年各双一流相关高校,招收本科新生人数在64万左右,占全国1071万高考考生的6%。
二、2020年985、211等高校录取简单分析
1、从985、211、双一流相关高校的录取率来看,100个高考生中,只有2个孩子能上
985,5个孩子能上211,6个孩子能上双一流学科高校。
2、优质高校录取比例还是相当低,但与家长与考生的愿望相差巨大,可以肯定地说,大部分孩子是考不上985、211大学的,这就是残酷的现实,谁也无法逃避。
3、诚然,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都上985、211,但资源有限,这个时候就得需要,以平常心来对待,量力而行、自我安慰
全国211高考比例
每年考上985、211的大学生占考生多少比例呢? - 百度...
每年考上985、211的大学生占考生多少比例呢?
我感觉这个比例并不太大,因为每年的高考都有很多人报名,但是实际上能够考上大学的人占不了太多,而且在这些人当中能够考上一个好大学的人数就更少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可能每个人的情况都会有一些差异。
所以我觉得这种方式其实还是需要处理的,特别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以后呢,有的时候就比我们想象的复杂一些,因为每年在高考的过程中呢,可能有一些人发挥的并不是太好所以我觉得这种方式其实还是需要处理的,特别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以后呢,有的时候就比我们想象的复杂一些,因为每年在高考的过程中呢,可能有一些人发挥的并不是太好,后边呢也就会使得他们的整体发挥不是太好。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会使得有一些情况并不像我们想那么简单,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之下,可能我们觉得这个问题比较好,但是在很多情况之下可能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啊,一些学生他们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我感觉现在的很多的学生他们学习都非常努力,但是呢,嗯最后取得效果并不是太好,而且就是这种
985大学
和211大学他们占的比例并不是太高。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也就意味着有好多人,他们在嗯自己的生活当中呢,很难以得到一个正常的发挥,特别是有一些学生可能非常努力,但是最后也没有考上985大学,所以这种情况还是非常常见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我觉,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端正自己的心态而且呢在每次的出行的情况之下呢,都应该考虑好每次的情况,特别是在考试的过程中呢,一定要把该做的题都做会了,这样的话才能够得到自己理想的成绩,如果要是脱离了这一点的话,可能其他方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我感觉在考试这个事情上还是应该谨慎。
而且有很多人可能因为自己的成绩不错,但是最后考出来并不是太好,实际上我感觉无论是什么情况都需要认真去把握,这样的话才能够不至于让它影响到我们的一个正常情况,才能够带动我们的一个整体的进步,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脱离了这一点的话,可能其他方面的问题就会很突出,而且有可能会限制住每个人的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喜欢的朋友可以在相关评论区点赞,关注我将会和大家积极互动,积极讨论。
全国211大学一览表
以上就是大学路整理的211院校招收人数排名 2020年985211录取总人数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大学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