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谈了高考的学生怎样选学校,今天我们谈谈怎样选专业。
几天前开会,遇大学女同学,她女儿今年高考,填报了与父母当年学习的一样的专业:历史!
父亲竭力反对,母亲倒是蛮认可的。女同学说,自己工作中确实感受到了学历史的好处。
我的看法是,只要孩子喜欢,学什么专业都挺好。
这个话,我去年跟另一个同学讲过,他女儿读了北大中文系。而我对当年有记者采访某省高考文科状元,文科状元问记者上新闻系如何,记者极力反对一事,很不以为然。这个态度与我前述跟同学交流时谈到的看法,其实是异曲同工的。
但这个态度,,与我当年填志愿完全不同。
我三十多年前填志愿的时候,一来是无知——我上的是哲学系,哲学系读什么,其实我是不知道的,二来,更重要的是,无论什么专业,只要能上就行,上了就可以吃皇粮,不仅喂饱自己,关键时还能救济家人。所以,对于我这种乡下愚顽小子来说,能上大学吃上皇粮就不错了,什么专业都不重要,没有爱好,只有肚饱——毕业有个稳定的工作才是唯一的目标。今天我们的孩子生活大体优裕,是无法理解这点的。
后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经济快速发展,很多新的实用性专业迅速成为流行,如经济、法律、金融等等,原来文科和综合性大学曾经的专业王者中文、历史、哲学等,统统靠边站——毕业连工作都不好找了。我后来那些师弟师妹们,无论是学法律的,还是经济金融的,一个个小日子过得非常滋润,以至于我后来跟太太开玩笑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我算是入错了行,你算是嫁错了郎,所以我们的生活才会这么艰苦。
入错行的前提,是专业选择问题。但是,事实上,玩笑归玩笑,我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学哲学错了,相反,我特别感恩于自己曾经受过的粗浅的哲学教育,塑造了我精神的底色,让我成为今天这样的人。
我今天对于孩子怎样选择专业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即使我自己的孩子,也会以这种态度对待。
我在怎样选学校时提到了目前我们高校的教育环境和质量问题,专业自然不会有特例。但是,无论如何,选择总是要进行的,这是我们躲不开的现实。与我选择高校的保守传统不一样,我对于孩子专业的选择,持一种非常开放的态度,什么专业都行,只要孩子喜欢,有兴趣。
这个态度立场来自自己对于社会变革的认知。
前面说到,我和我的师弟师妹们,包括今天还有许多农村的孩子的专业选择,都是非常功利主义的,与毕业找个好工作密切相关。我非常非常理解这一点,这是一种无奈的历史的必然性。
但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孩子们,如果还是为了求职急功近利选择专业,不只是我们的失败,或许,同样也是对我们所爱的孩子最大的伤害。
以今天社会物质财富和机会的充裕,以及价值的多元,以及我们奋斗之后的微薄积累,对于绝大多数城市家庭而言,孩子上大学,既不用担心体面生活,更不用担心吃饱穿暖问题——这是选择好求职的专业的前提,也是与我们当年选择最大的不同,他们再也无须为生计压抑自己的个性兴趣和爱好,也无须承担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要承担的莫须有的光宗耀祖的责任。他们再也不用为了找个所谓好工作而选择专业,也一样能过有尊严充实的生活。这是我们社会变革的成就,也是时代的进步。
今天的环境下,一个真正受过良好教育(尤其是良好人格教育)的人,无论他所学的专业如何小众或者不流行,我相信有尊严的生活是一定能过上的。所谓有尊严的生活,就是自食其力,内心充实,有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无所谓别人眼中的挣钱多寡光鲜亮丽,这会让他一辈子过着平和快乐的生活——当然,这一点,物质至上的功利主义者是很难理解的。
当然,如果孩子有更远大的鸿鹄之志,那也很好,那就支持他。
其次,要说孩子的兴趣就像夏天的天气,变得快。这也无妨。我们上大学时,调换专业是非常艰难的事,现在调换专业和跨学科的学习,已经比较简单。 所以,这个也不是问题。
第三,尽管高校环境差,专业环境也可能很差,但是,今天的孩子,所面临的世界是一个相对开放日久的世界,文明的普及已经很广泛。与我们年轻时所能接触到的世界和图书典籍相比,他们今天不知要比我们多接触多少,我们和他们同龄时的知识容量和对世界的认知,与今天的孩子有着霄壤之别。尤其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一个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分享互通。学校的教育,只是专业规训的一部分,更大的世界,需要孩子通过阅读,通过与外部世界的接触来达致,包括专业都可以,各种名校的公开课以及科研文献都可以方便接触到。这一点,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抗抵消国内任何高校任何专业现实的缺陷,而使自己成为一个丰富而有个性鲜明的人,一个不再是唯唯诺诺唯命是从,而是有自己独立主张的人。
所以,在如何选择专业上,我个人的态度,就是,开放,开放,服从孩子内心的主张,由他们去,让他们自由选择自由成长,这曾经是我们被压抑的希望,也是我们一路奋斗的目标。这也是鲁迅所言的背负因袭的重负,肩起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现在,年轻一代终于有机会去往宽阔光明的地方,剩下的就看身为父母者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